p>
******
萧西风与金明(谧)分手后,隐身朝洛阳而去。
他一路走一路琢磨。
这次与金明对话,他得到一个重要信息:突破合道境的特殊资源,名字应该叫做“分神果”。
另外,自己的六境化凡术,在合道境修士面前应该没有破绽。
金明的反应表明,他没有看出自己的真实境界。
对金明纠缠自己的原因,萧西风无法判断。
于是,他就不想这档子事,加速赶回洛阳。
*****
尔朱荣亲率大军攻打洛阳,被挡在河桥之北。
三日组织11次强攻,却毫无建树。
精心布局的洛阳守军内应也被屠杀殆尽。
此时正值夏季,烈阳酷暑,习惯了北方气候的契胡骑兵难耐炎热,纷纷病倒。
十分迷信天命的尔朱荣认为,种种迹象说明:运势现在在对方那边。
——尔朱荣从未遭遇如此败绩,而且深感过河无望,内心几近崩溃。
他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觉得应该等秋后凉爽些再说。
反正洛阳就在那,也不用担心它跑了。
……
萧西风回到洛阳时,正逢尔朱荣召集谋臣、将领们商议下步攻城事宜。
尔朱荣提出了自己想法:暂时撤军,秋后再来。
以贺拔胜为代表的作战将士一方,赞成尔朱荣的决策。
他们当初见到关于无名小卒陈庆之的战报时,都露出不屑的神色。
有人认为那是中原英雄都不在当地,让陈庆之捡了便宜。
有人则根本不信战报,觉得那是打了败仗的将领和地方官联合起来,拔高敌军实力、夸大事实,为自己开脱。
待这些人亲自参战,和陈庆之干了十几仗后,大伙这才没了脾气、不再吱声。
听老大尔朱荣说先撤,这些将领们都在心里舒了一口气。
萧西风躲在暗处,见到尔朱荣的武将们都成了惊弓之鸟,便尝试影响在座的文官意识。
很快,军事会议现场奇妙的一幕出现了:文官参军、主簿都一致反对撤军。
黄门侍郎杨侃道:“大将军您出兵时,在洛阳军中有无内应,不是出兵的先决条件吧?胜败乃兵家常事,哪能遇到顿挫就退兵呢!现在天下人都盯着洛阳战局,如果大将军无功而返,威名必定大损啊!既然攻桥不利,不如换个思路。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