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深非常在乎于瑾安危,不愿让他冒险。
于谨表示,自己有很大把握说服西部高车归顺,那样的话,可以打开平叛局面。
于谨坚持前去一试。
元深作出各种安全布置后,才同意于谨出发。
于谨单枪匹马,历经艰苦,找到旧友、西部铁勒首领乜列河,成功说服他带部落5万人东投元深。
于谨随高车部落一同行军,同时派出几批死士给元深送去同样内容的一封信:高车部落东行途中,破六韩拔陵一定会在五原一带拦截。请元深派重兵在五原设伏,争取重创叛军。
元深对于谨的谋略从不怀疑,立即照做。
果然,破六韩拔陵亲自率主力拦截西边高车部落。
元深率大军与乜列河、于谨指挥的高车军夹击破六韩拔陵,重创并大败之。
破六韩拔陵率军往回逃走,遭遇得到消息赶来的阿那瓌大军,又被大量剿杀。
破六韩拔陵被迫南渡黄河逃跑。
元深和阿那瓌的大军紧追不舍,衔尾截杀。
最后,叛军完全溃散,被斩杀6万多,被俘二十多万。
怀朔镇原魏军小队主高欢,被起义军俘虏后,因为军户身份受到优待。
他加入起义军,担任队主,手下有500人。
他的那些好兄弟全在队中,包括姐夫尉景。
这一次,他们就在这二十多万俘虏里面。
不过,破六韩拔陵不知所踪。
至此,北魏六镇起义基本被平定。
阿那瓌又从北魏朝廷获得大量封赏,然后撤回北方。
元深前年曾上书朝廷,提出善待六镇官兵、军户、犯人,避免矛盾激化。可惜没引起朝廷重视。
此刻,面对二十多万叛军降徒,他再次上书,认为这些降徒只是随大流的百姓,朝廷没必要以叛军对待他们,以自由民身份安置他们,对稳定北方大局更有利。
元深建议:在恒州之北设置郡县,将他们安置在那里,分土地、发种子,提供救济,令他们消除叛乱之心,逐步安居乐业。
元深强调:这样做,魏国北方基本可以安定下来。
然而,此时的朝廷里,重新掌权的胡太后,最大贪官、丞相元雍,以及皇帝元诩,再次表现出“不纳良言”的作风,对元深的奏折只是付诸一笑。
皇帝下诏:令黄门侍郎杨昱为“降户安置使”,将这二十多万叛军俘虏分散安置在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