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原来36州分成76州,等于多设40个州刺史部,也就是多设40套官员班子。说白了,是让更多人做官。
2.将原来文武混合的九品官秩改为文官十八班、武官二十四班。
把九品官秩改为文官十八班、武官二十四班,这样可以更加精准体现官员级别差距,激励官员勤勉干活、努力向上爬。
十八班制中,十八班最高、一班最低。
十八班只有九个官职,依次是丞相、太宰、太傅、太保、大司马、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
十七班对应原来从一品军官:前、后、左、右及四征将军。
十六班对应原来录尚书事、尚书令、中书令、侍中。
……
依此类推,大约是原来一品改成二班。
太子府里的甲士,只有几个首领纳入武官体系,普通兵丁不入流。
萧讷的官身属于文职。这次连升三级,由一班的东宫通事舍人升为四班的太子门大夫。也就是当上了太子府门卫组组长。
兰钦升了一级,由八班的太子中舍人升为九班太子庶子。
沈趋不是东宫属官,而是皇宫属官。回京后,他得到皇帝萧衍称赞奖赏,由十班黄门侍郎升为十二班散骑常侍。
……
萧讷刚进太子府时,作为最低级小官,还没见到东宫老板(太子)就去了钟离前线。
战事结束回到京城,萧讷因功受赏时见到东宫太子,这时才知道老板原来只是个7岁小孩。
梁国太子名萧统。说到他,还有一段故事。
萧衍起兵造反前,担任齐国雍州刺史。
他在襄阳一带深耕多年,把那里建成了自己的根据地。
但他有个心病,那就是自己妻妾诞下的女儿们成长还算顺利,却没有儿子存活下来。
这时代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自己没有儿子,那就得收养或过继男孩到自己名下,让自己有后。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这时代的法律,养子与亲儿子的权利是完全一样的。
即便是皇帝,收养的儿子也可以继承皇位。
萧衍按照社会习惯,将自己六弟萧宏的二儿子萧正德过继到自己名下,成为长子。
501年,萧衍38岁,率军攻入建康城,成为第一权臣。
这时,他的小妾丁氏为他诞下一子,取名萧统。
次年,萧衍逼齐帝禅位,自己坐上皇帝宝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