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n
圆桌会议室中,2010年的菲尔兹奖得主赛德里克·维拉尼教授匆匆推开门走了进来
\n
“抱歉,临时有点事,来的晚了点。”
\n
会议室中,坐在前排一位老人轻轻的点了点头,开口道:“人都到齐了,那就开始吧。”
\n
今天的会议,是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数院的一次内部会议,但却几乎召集了整个法国的顶级数学家。
\n
作为一所甚至没有毕业证发放资格,也没有国家学历证书的授予权的师范大学,巴黎高师能有这种影响力并不意外。
\n
尽管进入这里学习的学生必须通过高师所属的合作大学的注册学籍,取得该大学颁发的学位才能毕业。
\n
但这里却是足以媲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另一所顶级科研机构。
\n
尤其是巴黎高师的数学系,更是被誉为‘菲尔兹奖的摇篮’。
\n
考入这里就相当于一只脚踏入了菲尔兹奖的门槛。
\n
这种说法虽然源于巴黎高师那无可匹敌的数学人才培养成就和独特的精英教育模式,但也足以证明它的强悍之处。
\n
截至2026年,巴黎高师毕业生共获得14项菲尔兹奖,远超剑桥大学(9项)、哈佛大学(7名),普林斯顿(9名)等名校,是全球培养菲尔兹奖得主最多的机构。
\n
而法国籍菲尔兹奖得主,除去2022年的雨果·迪米尼-科潘教授外,其余着全部出自巴黎高师。
\n
例如阿兰·孔涅(1982年)、洛朗·拉福格(2002年)、赛德里克·维拉尼(2010年),洛朗·拉福格(2002年),让-克里斯托夫·约科兹(1994年)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