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n
方子业的手里拿着长长的电极穿刺针,一边展现操作,穿刺软针随着方子业的手腕摆力如游蛇一般的在透明软胶组织内游走,而后精准地送达定标绿点位置。
\n
“王教授,看明白了吗?”方子业问王鸥。
\n
而在方子业的身前,王鸥教授正蹲下去,一边对比穿刺软针的走形,与装有透明软胶壁上的线条几近重迭。
\n
也就是说,方子业在放置穿刺针的过程中,不仅是恰到好处地送到了相应的位置,就连软针的走形,都是提前预判好了的。
\n
王鸥教授闻言,轻轻点了点头:“看是看清楚了,但这种操作技法,真的可行吗?”
\n
“有没有可能,在透明软胶的穿刺中它奏效了,但在真实的脊髓损伤穿刺过程中,它又无效了?”
\n
王鸥并不是在抬杠,而是非常认真地提出来了这个问题。
\n
方子业摇头:“王老师,我也不是万能的,试过之后才知道。”
\n
“这种操作技法,也是我和廖瑞锋大哥一起总结提炼了接近一个多月,才稍微总结了一些技巧。”
\n
“穿刺的过程中,发力部位应该控制在上臂,包括游走的位置也要控制在上臂处,而不要用手腕、前臂等地发力。”
\n
“我们上臂的摆动幅度小,这样即便是穿刺的过程有部份偏离,也不至于夸张,至于穿刺过程中的微转向,则是依靠手指倾轧穿刺软针形成移行弧度……”
\n
“您来操作着试试?”
\n
王鸥当然要试,他都试了几个月了,也不怕多试这一次。
\n
今天的试验其实就是穿刺术的专项教学课题,其他人知道学习穿刺术太难,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