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这是新术式,新套路,甚至都没有已经成熟的术式作为参考,所有的东西,都靠个人的自行摸索。
\n
哪怕是方子业这个把手术研发出来的人,也只能知道这么做挺好……
\n
如果要回答为什么好,其背后的原理还不够通透、通融。
\n
在老师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的教学模式中,需要靠的就是个人自己的悟性了。
\n
每个人因见识、知识体系、思考习惯不一样,对知识的理解与储存的形式也不同,关注点也不一样。
\n
方子业要负责的穿刺操作很难,但耗时并不长。
\n
实际上,最关键、最核心的操作也就是二十来分钟。方子业就把针刺电极和桥接电极都置入完毕。
\n
放手后的包埋操作,则是被陈乾龙教授和刘海屏教授二人如“恶狗扑食”一般地抢走了,哪怕是身为副教授的唐鑫都没机会行包埋缝合操作。
\n
疗养院内的脊髓损伤手术开展的台次非常少,所以哪怕刘海屏教授和陈乾龙二人的缝合术基本功足够好,可也觉得新鲜,力争参与感。
\n
方子业看着这一幕,颇为感慨。
\n
普通人学手术就是这么学的,除了他方子业之外,几乎所有人学手术都是这么学的。
\n
以前的方子业也是这么学的,从一台手术的边边角角开始入手,先缝合、切开,一步一步逐渐参与手术全程……
\n
其实现在也是,方子业在‘学习’脊髓损伤的手术时,也是一步一步地往前推,速度奇慢,经历了这么久,近乎数千次的失败与不断总结,才有了如今的成功率。
\n
最大的依仗还是加点……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