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这六个主力集团军就有十八万余名官兵阵亡!
\n
如果按照阵亡比例计算的话,这也是各场会战中,主力集团军在全部阵亡将士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一场。
\n
这也很好理解,在之前的会战中,东北军还能用空间换时间,为了保存主力,罗耀武往往会让主力集团军提前退却,避免出现过大的人员伤亡。退到京津地区,背后就是首都,再也无路可退,只能让主力集团军在前面死扛。
\n
惨重的伤亡,带来的是意义重大的胜利。
\n
虽然在后来,有很多人抨击罗耀武,认为在廊坊反击战之后,罗耀武贪功,让本来就没有多少主战装备的东北军连续发起反攻,造成部队伤亡惨重,损失了十多万名实战经验丰富的官兵,影响到了后面的战略反攻,但是必须承认,如果没有连续发起的四次反击,东北军就无法在夺回廊坊之后把美日联军赶出京津地区,也就没有可能在此之后发动战略反攻,胜利更是无从谈起。
\n
不管怎么说,包括刘诚志与陈必时在内的绝大部分人都认为,罗耀武的军事才能,特别是战略局势的判断与把握能力大大超过了其他人。也正是从此之后,陈必时逐渐退居军事指挥二线,不再参与前线作战指挥,刘诚志也很少干预前线指挥,将随后的战略反攻重任交给了罗耀武。
\n
虽然与战略反攻时期的几次大会战比起来,京津大会战不算什么,但是谁都得承认,这是罗耀武军事指挥中的巅峰之作。
\n
也正是这场大会战,使罗耀武赢得了“东方朱可夫”的称号。
\n
不管怎么说,这场大会战彻底改变了战争走势。
\n
只不过,在战略反攻之前,还得让七个主力集团军与众多新编集团军充分休整,补充损失的主战装备。
\n
毫无疑问,这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
\n
虽然最高统帅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