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问题是,j-10与j-11机群的规模几乎扩大了两倍。
\n
对这一现象,美国的情报机构给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即j-20主要在成都与西安生产,这两地的飞机制造厂都由中国中央政府掌握,在发表了《权利宣言》之后,北京当局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已经非常紧张,所以分配给北方战区的j-20大大减少,并没有之前预料的那么多。
\n
问题是,帕特里奇却不这么看。
\n
从规模上来讲,只要能够合理使用,八百架j-20足以挑战美日联军的制空权。更重要的是,北方战区的范围非常有限,除掉美日联军的占领区,只剩下了河北、山西与山东的部分地区,而邻近地区都归属于其他战区。受此影响,能够部署在北方战区的作战飞机肯定非常有限。在确保拥有足够的制空战斗机之后,罗耀武没有让空军继续加强制空力量,而是增加了第三代战斗机的部署数量,摆明了就是想要在对地打击上做文章。
\n
要知道,在实战中,j-10与j-11这类第三代战斗机,几乎只能用来执行对地打击任务。
\n
在f-35大量服役之前,中国空军还能用j-10与j-11对付美日联军的第三代战斗机,随着美日联军逐渐淘汰了第三代战斗机,由f-35配合f-22a作战,j-10与j-11在制空作战中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n
不是说,j-10与j-11在空战中打不过f-35。
\n
主要就是,f-35很少用来执行空战任务,而且在执行较为危险的轰炸任务时,f-35只用内部弹舱携带弹药,不会使用外部挂架,隐身能力较为突出,而j-10与j-11所配备的火控雷达几乎无法发现这种战斗机。即便在格斗空战中,f-35不是j-10与j-11的对手,但是在没有可能交战的情况下,j-10与j-11的格斗能力再强,也没有用。即便在某些时候,美日联军得用f-35执行空战任务,也会尽量避免格斗,主要用中程空对空导弹,在视距外发起攻击。
\n
当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