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燕和王英娘则在家里做起秋梨膏来。
切成小块之后,还要拿到外面的小磨上磨出汁水,这些汁水就是用来熬秋梨膏的。
“再想不到红娘不过出去住上一晚上,就开始想她了。”
可真没了她在,光她们两个人说话,安静的还能听到远处不知道谁家的狗叫声,山上偶尔飞过的鸟鸣声,心里就变得更加空荡荡的。
这些梨汁和剪碎的红枣、姜丝一起放到了锅里,大火煮开,等沸腾冒泡了之后就要用小火慢慢熬。
哪怕这些柴火后来又被他们挪到了西屋里, 可下雪之后空气湿润, 点火的时候还是有些费劲。
不过高粱杆子都是有用的, 家里用的那些个锅盖、捏饺子的时候用的放饺子的东西都是也是高粱杆子编出来的。
秋梨膏要想熬好的话, 收汁是关键,时间短的话成不了膏的状态,太长又容易发苦影响口感。
水的颜色也变得越来越深,出现了许多密密麻麻的小泡泡。
“差不多快好了。”林春燕拿勺子试了试,瞧着秋梨汁水已经开始挂壁, 颜色也成了褐色的, 林春燕就把柴火全都抽走。
“这个是梨绒, 不用撇去,一会儿就都变成膏样儿了。”
就连家里用的那些个筐子,也都是他们拿了荆条柳条编出来的,哪怕手再快,编一个筐子出来也需要小半天的功夫。
日子悠长,这样慢工出细活的生活过久了反而没了那样的浮躁。
张大娘理亏,想尝尝那秋梨膏也没好意思,只赶紧转移话题:“我要不过去,你二婶子的委屈都不知道往哪里说!今天你们三婶子也过来了,说四郎也不听话,两个人在那里说了半天生儿子的不好。”
林春燕很是好奇,问张大娘:“四郎又怎么了,不是说好好的学木匠活计呢。”
四郎本来就想学烧瓷,偏家里人不让,他也只能忍下这口气。可一听狗蛋要去学,他哪里还能坐的住。
张大娘一拍大腿,“你怎么连这个也知道?还真是这样,你三婶子那是着急的把狗蛋也骂了好一通。”
等秋梨不那么烫了,王英娘就把它们都装到了罐子里,锅底剩下的那些就一人冲了一碗尝尝味道。
倒不像是替林桃红难过,反而带了几分幸灾乐祸来。
“可真是好喝,也不像酸枣汁子那样酸,不过当饮子喝可就太破费了。”
“每天早上起来记得喝上一些。”林春燕没把秋梨膏放到地窖里,就放在灶间的桌子上了。
“果然还是这样睡着舒服。”
张大娘翻了身对着王英娘懒懒的打了个哈欠:“她不过是出去住一晚上,不说赶紧躲躲清静,怎么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