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的。”
\n
“是啊,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正是博望候从西域天竺各地带过来的。虽然番邦不懂教化,但不能否认番邦的一切,还是有一些长处的,引其所长,补我所短,我们大唐才能更加昌隆繁荣。”
\n
“是,是,”胡应答道。当然,他知道今天太子约他前来,可不是给他上政治课的。
\n
“再说太宗皇帝,就曾下旨,从天竺引来砂技术。夷人有一些作物,也能让我们唐朝需要,有一些技术,比如大食的药玉、大食钢,都比我们唐朝优异。”
\n
“但总的来说,还是我们唐朝文明先进。”
\n
“那当然了,”李威傲然答道。即使到明朝后期,中国文明还是领先于世界的。然后说道:“但满招损,谦受益,我们唐朝不能因为有了这成绩,就固步不前。因此孤想托你办一件事,这件事办起来会很麻烦。可办好了,博望候的功绩未必不能。”
\n
“太子,”胡应嘴嚅嚅地不知如何说好了,这时候再有钱,也没有一个功名来得重要。憋了半天才说道:“敢不从命。”
\n
“孤想托你,你自己或者托人,前往大食,或者拂菻国,甚至更西方的国家察看,看到他们哪里有什么作物,将它们引进到我们唐朝。或者有什么优秀的技术匠人,或者书籍,甄别一下,亦可以引进到我们唐朝。你可愿意?”
\n
说完了,看着胡应。
\n
这一趟差事奔波几万里,李威又没有经济资助经济,害怕反对,连一官半职与一个大义都没有授予,全是要胡应自己负责。当然办好了,回报会很丰厚的。
\n
别的不知道,但知道什么殿试呀,武状元呀,这些神马都是母亲弄出来的。革命嘛,推新出陈,母亲肯定会喜欢的。
\n
“太子……”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