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朗郎说道
【诸葛亮:第二害、第三害,第四害,皆论曹军势盛,东吴应该为此投降,针对此不君不臣,无君无父之言,我就不复冗述了,君可归而熟读典籍,研习纲常伦理、四书五经之要义,以明人臣之道!】
听到诸葛亮赤裸裸的挑衅和侮辱,名士虞翻的眼神中瞬间便透出一股凶狠之意。
诸葛亮却只是接着手摇羽扇,心平气和的看着名士虞翻,接着说道:
【诸葛亮:关于第一害,汝既言曹操以朝廷之名发令,则当知道曹操实已挟天子以令诸侯,又怎么可言名不正言不顺呢?汝南之败于操,盖因兵将寡少;败于吕布,实乃吕布偷袭下邳所致;唯广陵之败于袁术,乃真战术之失也】
【诸葛亮: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无定法,谋无常策,又怎可因一时时势而论未来成败?古今往来,以弱胜强,非皆凭兵力之盛,亦非全赖谋略之巧。盖因时势变幻,机遇瞬息,弱者若能审时度势,蓄势待发,亦能一击破敌,扭转乾坤。强者若骄傲自满,轻敌冒进,亦可能一败涂地,丧失先机】
听到这里,一直沉默的周瑜却是现出了一丝笑意,随着银发如丝的他走到了殿堂之中。
此时他看向吴侯的眼眸中已然透出一丝锋芒与睿智,双手更是紧握着一卷奏章,那奏章仿佛承载着千钧之重,也是他深思熟虑后的结晶。
随着周瑜缓缓开口,他所说的每一个字都如同珠落玉盘,清晰可辨。
瞬间便使得整个奏请的场景更加庄重而肃穆...
【周瑜:吴侯,这是东吴水军将领历经三个昼夜所筹之迎敌方略,请宽恕臣下所率将领未能亲至述其缘由。因众将士同仇敌忾,早与曹军势同水火,曹军旦至,东吴水军必举全军相迎,至死方休。届时,诸大臣可再议投敌之事矣】
听到这里,主张投降的群臣当即不淡定了,他们原本以为牵制住鲁肃、周瑜这两名主战派的头头,就可以劝说孙权投诚。
然而周瑜奏请的意思却已然改变了群臣商议的味道。
因为周瑜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现在的东吴水军已经同仇敌忾,一致对曹了。
长江以北的十多个水军基地里面可是有着数万的东吴精锐,一旦他们真的和曹军不死不休,触犯了曹丞相,那么很可能自己的仕途也会被牵连。
所以是为了保住性命继续劝降,还是背水一战,便成为了主降派群臣新的规划思路。
然而就在这些注重繁文缛节,注重自身利益的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