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派兵过来跟宇文泰会合。
众将气得牙根痒痒,心说仗都打完了你们再过来还有啥用。
好在宇文泰比较大气,打了胜仗毕竟是可喜可贺的事情,而且现在困难时期还没有完全过去,需要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只要肯承认错误就还是好同志。他并没有深入追究别的事情,只是让参与战斗的将士们每人在战场种一株柳树,用以纪念他们的战功。
七千多株柳树从此出现在沙苑之中,蔚然成林。三百多年之后,唐代诗人胡曾行经此地,看着已经凋零破败的柳树,触景生情,写下了咏史诗《沙苑》:冯翊南边宿雾开,行人一步一徘徊。谁知此地凋残柳,尽是高欢败后栽。
对于抓到的七万多俘虏,宇文泰下令拣选出两万素质好又愿意留下来的,其余人等直接放走。
诸位都是大魏的子民,皇上和大丞相实在不忍心追究你们的罪责。算了,回去好好过日子吧,别再做逆贼高欢的帮凶了。
宇文泰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西魏现在的国力实在养不起更多的兵了,而且两魏士兵同根同族,杀戮过重也没有什么好处。国家层面的争斗,人心向背极其重要,这些放回去的俘虏一定会感激自己的宽恕和大度,宣扬西魏的诸多好处,达到从思想上瓦解东魏的目的。
处理完俘虏之后,宇文泰把各路人马重新整编了一下,装备上缴获的盔甲兵器,队伍看起来总算没原来那么寒碜了。
宇文泰没有回长安,他在简单休整之后,决定乘胜对东魏发起全面反攻。
跟高欢进攻关中的路线针锋相对,宇文泰反攻的路线也分成三路:北路由贺拔胜和李弼带队,经华州从蒲津渡口过黄河直取河东;中路由独孤信指挥,出潼关经弘农攻打洛阳;南路由洛州刺史李显负责,出武关攻打三荆地区。
所以薛崇礼并没有高兴多久,就发现贺拔胜和李弼领兵奔他过来了。他早就听说过这两位神仙的大名,知道自己惹不起,因此根本没敢去渡口拦截,而是直接龟缩在蒲坂城内负隅顽抗。
贺拔胜和李弼的大军顺利度过黄河,包围了蒲坂。
薛崇礼打算顽抗到底,但城内的其他人可不这么想,他的族弟泰州别驾薛善偷偷过来劝他尽早认清形势开门投降,别再为高欢卖命了。
薛善代表了蒲坂城内很多人的立场。对于世家大族来说,皇帝换成谁都不要紧,根据形势灵活站队,保持家族长盛不衰才是最重要的。
但薛崇礼始终下不了决心。别人投降算是弃暗投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