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身后突然鬼魅一样冒出一队骑兵,为首的正是尔朱荣本人。
尔朱荣的战术意图一开始就很明确,斩首行动,速战速决。叛军人数虽多,但弱点也非常明显,首先是两翼展开太远,导致中军防守力量相对不足,其次部队和部队之间的衔接处是很明显的薄弱环节,可以突破之后迂回到敌军后方。
斩首战术的关键在于速度,闪电一样的速度,必须抢在两侧回援之前结束战斗。
为了确保机动性,尔朱荣在出发前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他考虑到冲锋之时难免短兵相接,此时马槊太长,已经用不上了,而刀剑需要从鞘里拔出来,砍的时候还要看准方向,用完了还得插回去,太浪费时间,时间长了还容易卷刃或是嵌到敌军的铠甲骨头里拔不出来,所以他给部下每人配备了一根狼牙铁棒,放在战马一侧,需要时候只管抄起棒子砸,打死打不死都无所谓,只要不影响冲锋就行。
此外,尔朱荣严令部下绝对不允许砍人头请功。砍人头需要下马,带着还累赘。现在的情况是杀再多叛军也没什么意义,他只要葛荣。
战斗开始之后,尔朱荣趁葛荣的注意力都在前面,亲自率领两千骑兵从叛军的薄弱之处穿插过去,出其不意绕到了葛荣中军的后方。
宇文贵跟在尔朱荣身边。他跟叛军打过多次交道,认得葛荣的大旗和他本人的样子。宇文贵一看葛荣就在面前,仇人见面分外眼红,领着人就往前冲。葛荣措手不及,此时他的中军主力都部署到前面了,身边只有一些亲兵卫队,哪里挡得住这些契胡铁骑的冲杀,卫队很快就被杀散,葛荣本人也被生擒活捉。
葛荣被擒,叛军群龙无首,再加上高欢提前做过工作的多名将领带头投降,剩下的人再也无心抵抗,也纷纷缴械投降。先前被叛军俘虏的杨津、元孚等人都被解救出来。
此时朝廷另外几路赶过来支援的大军之中,元天穆的部队最快,距邺城还有将近三百里,杨椿、穆绍的部队还没有出发,听闻尔朱荣这边已经结束战斗了,只好罢兵回朝。
战斗过程进行的虽然干净利落,但如何处置这些投降的叛军却是个大问题。这些人有几十万之众,其中大部分是参与过六镇之乱的镇民,他们已是多次反叛朝廷,自知罪名太大,生怕被官军分期分批给咔咔了,所以虽然已经投降,但还是聚在一起拒绝分开。
尔朱荣知道这些人是惊弓之鸟,如果强行分割安置的话有可能会出乱子,于是传令下去,说你们就地解散吧,有亲戚投亲戚,有朋友找朋友,爱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