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元渊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让毛普贤叛变投诚,而是让他在叛军内部做好准备工作,在适当的时候干掉鲜于修礼。
再下一步,就是让毛普贤领头,带着十几万叛军拥立自己为王。
元渊想明白了,反正现在朝廷已经容不下自己,自己在六镇镇民中又有相当高的人望基础,不如趁这个机会组建起自己的武装力量,干一票大的。洛阳城里那个只会享乐的太后和还不懂事的儿童皇帝是眼下国内乱局的始作俑者,他们根本没有资格继续领导这个国家。自古帝位都是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何况我元渊也是正宗的拓跋氏血脉,完全有权力有义务担负起复兴大魏的重任。
当然,后面这些想法只深藏在元渊的内心深处和给毛普贤的密信里,连于瑾都没有告诉。
于瑾是个正派之人,又有功于自己,元渊不想现在就让他立于两难的境地,事成之后再让他选择去留吧。
元渊的策反工作做得很成功,毛普贤几经权衡,答应做元渊的内应。由于还需要策反其他一些将领,毛普贤估计得花几个月的时间做准备工作,等一切妥当之后,就会择机做掉鲜于修礼。后来,他还告诉元渊一个好消息,他貌不经意地试探了一下葛荣的反应,发现葛荣也对鲜于修礼的诸多做法颇有不满,同时对元渊则赞赏有加,认为元渊体恤爱民,是朝廷之中难得的好官。他打算稍后再花点儿力气把葛荣争取过来,成大事就更有把握了。
元渊大喜,看来计划一切顺利,真是天助我也。他继续借口休整部队,在交津附近徘徊不进,给毛普贤争取时间。
但世上的事情总是跟个人想法背道而驰。就在元渊自认为计划很周密的时候,又出岔子了。
原来搞策反的不只他一个,现在困在定州城里的定州刺史杨津也在积极做工作,跟元渊的区别在于杨津的策反对象是元洪业。这主要是由于元洪业负责围困定州城,离杨津比较近。杨津知道元洪业的背景,便秘密派人去说服他投降,说只要你能干掉鲜于修礼投降朝廷,朝廷不仅不会追究你的罪过,还会把你当作平叛的功臣,官爵封赏大大的有。
元洪业本来就是被迫造反的,要不是堂哥元叉出事,他现在还在朝中当官享福,哪里会跟身边这些泥腿子混在一起。此刻听闻有这个机会,心中难免动摇。但他担心杨津是否会信守承诺,别回头卸磨杀驴就不好玩了。口说无凭,他希望杨津能拿出一些说服力的东西,他也好跟追随他的部下有个交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