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行就赶紧回国吧。结果我们在乡下,根本都不受影响,反而有点羡慕曼谷可以停课放假。
最严重的一次是泰国某官方电视台被扔了炸弹,可敬的新闻主持人还坚持到了最后,于是那天早间新闻看到的最后一个镜头是主持人转脸一看,跳起来就飞跑,只留了一张椅子在打转转。之后那个电视台播放赵薇林心如的《还珠格格》放了一整天。
我支教的小镇上有一对开小吃店的夫妻,丈夫做粿条比较好吃,妻子擅长做馄饨面,平时其乐融融。可是那段时间据说他们竟然一个支持红方一个支持黄方,所以再去他家吃,竟然两人分了两个锅各做各的,各占半边门面。他们还会问,你是支持哪一方的?不支持我这一方就去那边吃去,我不做给你吃~颇有那么一回事。
结果我等莫谈国事的人哪边都吃不了,可怜。
********************
129.【身份】
现在很多泰国游的团会安排去桂河大桥,但是个人不太喜欢那个地方,说白了,是有点怕去。
总觉得那个地方戾气太重,阴灵太多,一去到那个地方就觉得压抑。尤其是看到远征军的纪念碑(华军碑),沉重得连话都不想说了。桂河大桥旁边有个博物馆,里面很直观地展示了桂河大桥历史,不远处还有个烈士陵园,里面的十字架排列得很触目惊心。但我觉得都没有那个远征军纪念碑来得让人郁闷。纪念碑上有首诗,《桂河怨》,网上应该有,去那里旅游过应该也能看到,内容我永远也不愿重复,想到就抑郁。每年日军投降那天,桂河大桥会有一场模拟当年日军炸桥的表演,那种灯光、音响、远远近近飞机的嗡嗡声,让人蒙着被子都不愿听。
那时在泰北金三角地区认识了一个基督徒,很漂亮干练的一个女孩子,她是远征军后裔,至今没有合法的身份。空有一身本事和抱负,不能上正规学校、不能高考、不能有正规工作。她每天都在向上帝祷告:主啊,求您给我一个身份吧……每次看到她就觉得很伤心。当然远征军后裔留在泰国的很多,有钱的会去买一个身份,有两种渠道:一种是买一个死人的身份,以那个人身份来生活,这种会比较便宜;还有一种是想办法生造一个身份,这就比较难而且很贵。……可是那个女孩子两种都走不通,因为穷,而且丝毫没有发展出路,所以一切只能寄托于宗教。我们校董之一的郑先生本人就是远征军,一辈子摸爬滚打,终于得到了一个身份。快90岁了还在打理各项生意,开了22家福特连锁店,还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