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对这二者的称呼都不一样呐,可见到了举人这一步,就是实质化,能够将念书这一系列的前期投入转化为收益。
举人是免税赋的,可以候官补缺。
老杨家大房那父子两个,加起来前前后后坐享了老杨家将近三十年的供养。
杨华安当年念到十八九岁实在是考秀才无望,老杨头才给他娶亲生了儿子杨永仙。
杨华安六岁蒙学,十八九岁辍学,中间有十三年都在念书。
到了杨永仙这里,五岁就蒙学,二十三岁都还在享受家里的供奉,一口气清闲了十八年。
十八加十三,都三十一年了,结果父子两个依旧上不去,回馈不了老杨家。
而真正回馈老杨家的人,却出在三房,是三房的杨若晴和大安姐弟。
可是,老杨家却并没有对这对姐弟做过前期他投入,甚至饭都吃不饱……
所以杨华忠的话戛然而止,不想翻出老杨家那些陈年旧事,跌面子,伤感情。
“爹,你吃块西瓜,还是让我来继续说哈。我都还没说完呢,嘿嘿。”
“好,晴儿你接着说,我不插嘴。”
杨若晴于是接着跟众人科普:“这轮志儿他们去考试,要考三场,每一场都要考三天两夜。”
“啊?三天两夜?夜里还考试?”王翠莲惊呼。
杨若晴说:“可以考,也可以不考,看个人。”
“那个号舍是每个考生一个小屋子,外面上了锁,进去前要搜身,以免有些考生夹带做小抄啥的。”
“一旦进去了,号舍外面要上锁,考生的吃喝拉撒都在那一间小小的号舍里解决。”
“白天可以做卷子,做累了可以在小床上蜷缩休息,夜里如果精神头好,也可以继续坐起来写卷子。如果困了就睡觉。等到三天两夜之后,就到了交卷的时候,不管你有没有做完,都得交卷。”
“考完第一场可以出来,回家休息个一两天,放松放松,准备做下补给,为下一场试做准备!”
“天哪,这考个试跟坐牢没两样啊,孩子们也太苦了!”王翠莲真的被震惊到了。
孙氏也是喃喃道:“想要念点书,考个功名真不容易啊,想当初我家大安也是这样走过来的,可我这当娘的,却稀里糊涂,啥都不懂,一切都是他自己去安排……”
可怜的大儿子,又要搞学业,又要筹备考试的事情,太辛苦,太不容易了!
最后,还考了个状元回来,孩子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