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全面投运跨越近百年,实际建设耗时约15年,体现了我们在超大型工程上的统筹能力。”
\n
“其时间跨度不仅源于技术难度,更因需平衡防洪、移民、生态等多重目标,成为人类工程史上复杂系统的经典案例。”
\n
“整个工程规模庞大,需浇筑2800万立方米混凝土,迁移130万人口,协调数万施工人员。”
\n
“工程技术挑战巨大,攻克巨型船闸、超高压输电、生态保护等世界级难题。”
\n
“社会影响复杂,要做好移民安置、文物保护,如张飞庙搬迁,又耗时多年。”
\n
“而建成后突破多个世界第一,三峡大坝混凝土重力坝,全长2335米,坝高181米。总装机容量为2250万千瓦,远超排名第二的巴西与巴拉圭合建的伊泰普水电站。”
\n
“最主要是防洪功能,三峡大坝通过调节洪水流量,将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升到‘百年一遇’,极大降低了洪灾对生命财产和经济的威胁。”
\n
沈三通说起来滔滔不绝:“工业化表达,我经过思考,打算从重工业入手,因为这个最吸引人眼球,重工业审美,粗犷、宏大。”
\n
“新戏开头和高潮想好了,主角叫江生,荆江地区人,江生年少时在泛滥区目睹父辈抢险救灾,他也想要上堤坝救灾,但是被长辈安排个搬运物资的理由,对他进行保护,而他亲眼见到叔叔被洪水冲走。”
\n
“因为这件事江生非常难过,而后来爷爷告诉了他,不用难过也不用内疚,这本来就是传统,而他要做的是让这个传统延续下去。”
\n
“江生带着叔叔的笔记本考入河海大学,在泛黄纸页中发现当年水位测算误差,01年作为助理工程师重返三峡。”
\n
“一个高潮是三峡首次迎来百年一遇洪峰,库区水位逼近175米警戒线,江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