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后,底部正中央用一根竖轴固定在展位地面上,两侧不与地面直接接触,而是安装了十个万向滑轮。这样一来四千个包装袋组成的双面幕墙就能够以竖轴为中心,随时随地向四面八方不同方向的客人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风采。
包装袋粘贴在木板拼接而成的幕墙上,幕墙固定在脚手架上,随着脚手架的移动,包装袋幕墙在光线下会呈现出海浪一般的红色曲线。
而当脚手架停止移动,放置在幕墙一侧的强力鼓风机启动,将粘贴在幕墙上的辣条包装袋从正面吹向背面时,观众就会发现,整面幕墙的包装袋就像活过来一样,开始有序地浮现出汝辉的商标。
和蔼可亲的老人头像以及头像下方的汝辉两个字在众目睽睽之下纤毫毕现。
而当鼓风机停止工作,整面幕墙的包装袋又从背面回归到正面,几乎是眨眼之间,和蔼的老人头像便重新变成了一面巨大的、由无数巴掌大小的包装袋组成的巨型辣条包装袋。
每一个字,每一处线条,都是贺兰在广告公司夜以继日与设计师一起研究试验出来的,单单试验过程中浪费的包装袋便数以万计。
事实证明汝辉的钱财和心血没有白费,最终的成品呈现出的效果就像贺兰期望的那样,令无数人惊艳与赞不绝口。
许多参会人员隔着相当一段距离便被那面巨型包装袋幕墙吸引目光,一路沿着通道走到底部,来到展位前一窥究竟。
吸引客户的目光只是参展商应该做到的第一步,接下来如何将这些被吸引来的目光转化为留存率才是重中之重。
为了让自家产品能够符合众多人群的口味,贺兰将还未正式上市销售的、为西南地区研制的重口味辣条也带了来,一同带来的还有汝辉针对全国各地区对辣度的适应程度不同而分门别类开发的数十种新口味辣条。
云贵川地区的变态辣,西北地区的香辣,江南地区的原味,以及东北地区的酸甜口味辣条,只要客户需要,就没有汝辉拿不出来的对应口味。
最先发现汝辉这块瑰宝的是位贵州老哥,老哥是来“扫货”的,逐一到展位前询问有没有试吃,有就拿上,没有就继续下一家。
贺兰见他手里提着满满两袋试吃品,猜测此人应该常来参展。但她没有像别的商家那样将名片和试吃品交给这位老哥,而是直接撕开一袋变态辣辣条,怼到老哥面前说道:“尝尝,觉得好吃给你多拿点。”
贵州老哥也不客气,低头就着贺兰的手叼了一根辣条进嘴。辣条刚一入嘴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