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信只要找到合适的合作方,这个项目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段云峰虽然是学机械的,在工程设计院工作过。但隔行如隔山,辞职以后,段云峰开始专注寻找国内合作伙伴的时候,他根本就不了解国内汽车行业发展的大环境。
国内的汽车制造业起步于建国之后,在那个时期,除了由前苏联援建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和第二汽车制造厂之外,各地也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汽车制造厂。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前,全国范围内冠名汽车制造厂的企业数量大约在一千家左右。这个数字虽然看起来不少,但实际上这些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生产能力有限。
当时中国汽车制造业的特点可以用“散、乱、小”来概括。
所谓“散”,是指这一千家企业分布在除西藏自治区以外的全国各地,每个省都有至少一家汽车制造厂。
所谓乱,指的是这一千家企业并非统一隶属于某个特定的系统,而是分散在各个不同的系统之中,各管各的,自行其是。
其中有些企业直接隶属于部委,而另一些则隶属于地方政府。
在直属地方政府的企业里,情况也颇为复杂,不仅有省级政府投资建设的,还有地市级政府,甚至有县级政府投资建设的汽车制造厂。
所谓小,主要体现在这些企业的规模上。一般来说,年产量能达到万辆的企业就算是规模较大的了,而有些小厂的年产量仅有区区几百辆。
段云峰是那种草莽英雄性格的人,袍哥作风,敢字当头,向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不是专业的人,却敢干专业的事。别人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他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当他辞了职,真正光着脚踏入汽车制造行业这条河流时,他才意识到其中的困难和风险,内心不禁涌起一丝恐惧。
段云峰开始寻找轻型卡车组装厂合作伙伴的时候,正值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时,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中国汽车工业存在“散、乱、小”的问题,并开始采取措施加以治理。
为此,有关部门制定了“三大三小”的汽车工业发展战略,旨在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推动中国汽车工业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三大”指的是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二汽车制造厂以及上海汽车制造厂这三家大型汽车制造企业。而“三小”则是天津汽车制造厂、航天系统中原本生产直升机的一家工厂以及兵器系统里原本生产军用摩托车的一家工厂。
段云峰一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