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如果他有了进口的渠道,你觉得他还会选择跟我们合作吗?
“你好好想想看,我们公司本身又不是生产节能灯的厂家。说穿了,我们不过就是个中间商而已,有没有我们其实都无关紧要。”
贾勇听后,若有所思地回应道:“这倒也是。不过我想起和我做陶瓷生意的叶先生,他以前也没有从国内进口陶瓷的渠道,但他在巴西却有销售网络。
“您知道吗?叶先生以前在台湾的一家陶瓷厂当工人,后来不知怎么的就娶了老板的女儿,顺理成章地继承了那家陶瓷厂。
“他刚到巴西的时候,一开始就是靠着销售自己在台湾工厂生产的陶瓷,慢慢地建立起了他的销售网络。
“后来,随着台湾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为了能找到既物美价廉又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他便跑到广交会上去寻找国内的供应商,这才跟我们建立起了业务联系。
“不知道您之前和陈先生谈业务的时候,他有没有跟您提起过,他的销售网络?”
段云峰一边津津有味地听着贾勇讲述,一边迅速地将最后一口面包塞进了嘴巴里。他用力咀嚼着面包,仿佛要把贾勇的话也一并嚼碎咽下去。
待面包咽下喉咙,段云峰心满意足地搓了搓手,然后说道:“陈先生跟我谈的时候,他提到他发现了一个商业机会。他告诉我,巴西一直以来都在使用欧洲品牌的节能灯。
“后来,他偶然得知,那些在巴西销售的所谓欧洲品牌节能灯,实际上都是在我们中国广东生产,欧洲厂商贴牌定制的。”
段云峰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陈先生想,既然这些节能灯本来就是在广东生产的,那我们是否可以直接从广东的生产厂家进口那些没有贴上欧洲品牌标签的节能灯呢?
“这样一来,成本就会大幅降低,价格自然也会随之下降。而且,节能灯属于消费品,使用一段时间后就需要更换新的,这可是一个可以常年持续经营的生意啊!”
段云峰越说越兴奋,声音也不自觉地提高了八度:“我个人认为,这个生意可比你之前做的陶瓷生意要有前景得多。毕竟,一般家庭更换灯泡的频率肯定要比更换餐具的频率高得多呀!”
贾勇却并没有像段云峰那样激动,他冷静地分析道:“这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市场营销方案而已,远远谈不上什么销售经验,更别提销售网络了。您就这样轻易地决定和陈先生合作了?”
段云峰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他显然对贾勇的这番话感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