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真的有个火柴人头顶一团火,在那里左右乱跳。
惊得人眼球都掉落一地。
“哈哈哈哈……”
在这个尚且古老的时代,父亲这个词语,象征着很多东西,譬如权威,不可置疑,即使是穷人家的父亲,伴随着沉稳、顶梁柱这样的角色的同时,也通常是不可挑衅的代名词。
看到狄先裕被坑得跳脚的欢乐日常,大家的第一反应不是心疼,不是为他打抱不平,而是哈哈大笑。
他们看过之后,浑身舒畅,又觉得还不够,还想再多来一点,那种意犹未尽还心痒痒的感觉,就跟有小蚂蚁在身上爬似的。
看书的人后知后觉的发现,这种感觉好像似曾相识?
“可恶!”
总觉得这书没写全,东扯西拉的,还有呢?中间的细节呢?还有前因后果呢?这么多年难道就发生了这点事情吗?养没养过孩子的都知道,不可能!!
可恶!!!
什么?听说文笔不好?不不不,你知道内容有多有趣吗?看完你绝对会来感谢我的。
……
看书的时候乐呵呵,直到书看完后合上,有些人才后知后觉的猛然跳起来,然后把书赶紧拿回到手中翻看。
那些事都是谁干的?!
按照雍朝惯例,在簪花宴后,会宣读圣旨给一甲三名授官,随后新科进士会分别从正阳门、东前门、西前门出宫游街。
梁总管亲自捧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授一甲头名狄昭翰林院从六品修撰;授一甲第二名齐峥翰林院七品编修;授一甲第三名胡路学翰林院……”
站在一众学子之首的三人,此刻尤为瞩目。
在一甲三名的授官圣旨宣读过后,梁总管又从旁边的红木托盘上取过一道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翰林院修撰狄昭学贯经史,年少英发。除社稷之害虫,靖四方之祸患,功勋卓著,百姓称颂,朝野共仰,特擢狄昭任大理寺寺丞,赐穿蟒袍。望卿明察秋毫,正国法,安民心,以副朕之厚望,钦此!”
才刚刚入仕,便连跨越三级,从六品直升正五品,还毫不避嫌的让祖孙处于同一衙门,这是何等的青睐和看重?
许多官员都在心中暗暗心惊,思绪万千,但即使是平日里战斗力最强的言官,思前想后都觉得不好意思站出来反驳这份功绩和升迁。
即使不算那些零零碎碎的,只算淮南王私铸□□案、还有近来军械案,都没有谁好站出来说,此事不妥。
你去抨击旁人升迁过快,结果仔细一算,自己身上的功劳还没有人家多,结果官位还比人家高,岂不是脸上无光?
本就站在最前方的狄昭上前一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