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塞满了好多想法的小脑壳,像是从凌乱的毛线球中找到了线头。
可张嘴就发现,喉咙像是失了声。
狄松实则是扫了一眼儿子。平日爱逗弄家中幼子就算了,这会儿竟用拐子吓唬半大的孩子。
狄先裕:!
顾不上教训他不像话,狄寺丞问安录事道:“如何?”
“铜定巷的菜市口,还有周边几条通向四方的街道,是拐子下手最多的地点。不过目前对铜定巷周围的铺子、小贩的询问,都没有有用的结果。”
“几处城门,校尉们也都让手下的人把几个孩子的画像和特征记熟了,严加排查,暂时没有发现可疑的人出城。”
安录事逐一汇报,屋内一时有些沉闷。
“祖父,爹发现碎土陶片上有指印,小孩的!”
两道声音重叠在一起,反倒是让人听不太清具体内容,唯有关键词格外清晰——小孩,指印!
拐子为什么难抓?就是没入人海了无踪迹,只能大海捞针。
牛武志第一个站起来,都顾不上自己的判断被质疑,忙问道:“我带回来的那些碎土陶片上?在哪里?我怎么没看到?”
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狄先裕拿着竹制镊子,翻找了一小会儿,夹出那块碎片。
“就是这儿!”狄昭昭指着一处毫不起眼,看起来就像是污渍的小块痕迹。
“这么小点,怎么注意到的?”
“这么小一块,怎么看出是小孩指印的?”
除了拿两个差不多的指纹放在一起,可以判断出是同一个人,大多数普通人,看到指纹都跟看猪圈里的老母猪似的。
而在这个时代,要么有师徒传承;要么会读书认字、且家中有相关书籍、且钻研此道;要么脑子聪明、且勤奋、且善于观察总结、且愿意在指纹上花时间。
安录事也盯着小块痕迹皱眉,建议道:“要不请陶老来看看?”
起初做文书工作,专门管户籍田地、人口买卖的登记。接触多了指印,机缘巧合中有了点小名气,就被“借”来了大理寺。
可怜天见,天天被案子追在屁股后头撵,被急于破案的差役追着要结论,日日看,月月瞧,又找来前人所撰书籍捧读,一句句对比大量指纹观察、学习研究。
牛武志立马点了个手下,“你去请陶老来,快点。”门口那差役飞跑着离开。
他不懂专业人做专业事,也不懂看指纹就能判断大致年龄范围是多大的能耐。
于是小手往前一伸,献宝般捧出自己手里的小破陶碗。
虽然大家看单个指纹,都跟看猪圈里的猪,好像一个样,但是如果真的把两头猪拍照,左右放好,来找不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