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哈夫克总部指挥室内,德穆兰元帅根据张海峰的战法做出最新部署:她决定把飞龙无人机编队打散,分散混入 F16与台风编队之间,让无人机得以持续保护己方机群。
“我已出动了七成战机,如果这七成战机全军覆没,那剩下三成对后续战场也难以扭转局势。不如将所有战机全部派上战场,和盟军决一死战!”
说完,她又下令后方机场立即给所有余下战机挂上副油箱,统统投入前线,不留后手。
见到对方的部署,张海峰也照样行动,立刻将JH7编队打散,融入各自战机编队之中。可惜JH7赶去与友军汇合途中,被高速高机动的飞龙无人机以六管机炮扫射,近半数被击落。
“常队长,敌机开启了电磁干扰,PL-5C根本打不中目标!”
“它们机动太强,一旦被贴身,我们的激光吊舱几乎找不到任何锁定机会!”
“老常,第三小队损失惨重!”
“最先与敌交火的第二小队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第一小队!第一小队请回复!”
陷于低空混战的第一小队杳无音信,预示着这支小队已被全歼。
战况对己方极为不利,常威索性收起“想要超越张海峰”的念头,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指挥JH7编队放弃对飞龙无人机群的进攻,转而向己方机群靠拢,避开敌机锋芒。
随着一轮轮主动弹分队批次,远程打击正在下高抓JH7编队的多个敌机编队,正如张海峰推算的那样,刚开始飞龙无人机还能做到90%以上的电磁干扰效果。
起初每一波导弹都能击落一到两台敌机,但当导弹发射到第十二批次时,量变引发质变,电磁干扰终于失效。
此刻,敌机的雷达告警接收器(RWR)频繁发出警报,被迫频繁抛洒干扰弹,并通过急转俯冲或贴地飞行来削弱雷达侦测;许多飞行员甚至把战机摆到雷达波束的垂直方向,做出“三九下高”这样的防御机动。
“报告,敌方电磁干扰失效!他们开始使用常规手段规避我方超视距导弹。”
F15编队指挥官在高空观察战况后,并第一时间将这一消息上报指挥部。
“Nice!”
“Good job!”
“干得好!”
“干得漂亮!”
“我们终于突破了敌方的电磁干扰!”
“这就是张少将的超强指挥能力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