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王和垚发兵要去南京,可以理解,毕竟年轻气盛。屈大均阅历丰富,足智多谋,作为幕僚,怎么也不劝劝自己的主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先生,恕在下直言,即便当年国姓爷占了南京城,最终也会被满清赶回台湾。当年满清已经占据我中国大部,区区一个南京就想翻盘?战争打的是国力,不是想当然。”
猛然间心头浮现张煌言的影子(雕像),王和垚不自觉多了许多话出来。
“当年最好的机会,是国姓爷与李定国将军东西夹击,水陆并举,先占据长江以南,然后北上伐清。李定国将军在广东独自奋战,台湾大军迟迟未到,以至于李定国将军兵败,孙可望降清,抗清大业功亏一篑,汉家再也无北顾之力。”
历史总是有许多缺憾,让人意难平。作为后来者,不是当事人,难以感同身受,不明白郑成功当时的形势,但遗憾总是有的。
“大胆!”
郑明珠眼睛一瞪,拍了一下身旁的案几,上面的杯盏都被震得东摇西摆。她站起身来,戳指怒道:
“王和垚,你是在诋毁家父!你好大的狗胆!”
看她脸泛潮红,显然十分恼怒。
“将军,大小姐性情率直,口无遮拦,但无恶意。还望将军见谅。”
陈永华赶紧站起身来,向王和垚赔罪。
“舍妹年少无知,将军息怒!”
郑宽跟着站起身来,肃拜一礼。
看他面色温和,语气轻柔,似乎养气的功夫不错。
“诸位不必多礼,也无需歉意,在下一家之言,就事论事,并无诋毁之意。”
王和垚站起身来,回了一礼。
他看着怒目而视的郑明珠,指着自己的手指修长纤细,白的仿佛能透出光来。
“郑大小姐,且不说国姓爷,就如令兄,三藩起事,荆湖江西大战正酣,令兄却向耿精忠用兵,只不过为了区区几个州府,鼠目寸光,私心作祟,却毁了抗清大业。”
王和垚直抒胸臆,不吐不快。
历史上,耿精忠与吴三桂联合攻打江西,要不是台湾郑锦在后拖后腿,局势尚未可知。
“我要是令兄,早就挥水师北上,不说直奔北京,顺长江口入内河,攻打镇江,南京,扬州等地,满清腹背受敌,疲于奔命,此刻长江一线,恐怕已是我汉家的天下了。”
王和垚冲几人拱手行礼:“在下已经说了,只是就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