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军舍弃湖广江西,直奔江南,数十万大军攻城,义军能守住吗?
况且,南京城中还有一个满城,固若金汤,是那么容易吗?
王和垚眉头紧皱,陷入沉思。
即便攻下了南京城,吴三桂会来救自己吗?
人心皆私,更不用说老奸巨猾、以善变反复名留青史的吴三桂。
太平天国起义时,死伤无数才破的南京满城,自己有那么多兵力消耗吗?
“大人,杭州府治下上百万百姓,练兵未成。以区区万余乌合之众,攻打固若金汤的南京城,仓促出兵,太过冒险,大人三思!”
郑思明眉头紧皱。
天气太热,各地练兵未成,攻打六百里外的南京城,实在是太过冒险。
王和垚没有吭声,依然是眉头不展。
攻打南京城,似乎没有选择,虽说是杀伤清军,但却要以无数将士的性命去填。
“大人,以我之见,先发制人,后发者制于人,趁着鞑子还未南下,咱们北上灭了他们,南京、杭州连成一片,截断江南漕运,到时候便谁也不怕!”
赵国豪开口,却是主张攻打南京。
“大人,还是三思,不可仓促出兵。”
“大人,天太热,将士们如何攻城作战?放在秋后,就要稳妥许多。”
侯元一和黄立仁,两个大岚山巡检司的老人,先后说了出来。
这二人都是稳健派,不主张冒险。一万出头兵马,还要分兵守杭州府各处,去打固若金汤的南京城,太过冒险,也太不实际。
“现在天是热,总要准备粮草辎重,兵器弹药,大约半月功夫。半月功夫,应该凉下来了吧。不想去就不想去,就不要找这么多借口了。”
李行中冷笑一声,不无讽刺地一句。
侯元一与黄立仁被戳中心事,老脸泛红,没有吭声。
“大人,周王军令,是令大人增援江西,而不是冒险北上。大人身负上万将士厚望,与东南抗清大业干系莫逆,万万不可因怒兴兵。”
刘玄语重心长道:“且不说大人北上南京,违抗周王军令,便是要救人,只需派一使者,许以重利即可,相信南京清军自会斟酌。大人慎思!”
郑思明等人,目光都是看向了王和垚。
浙江义军如今是周王吴三桂的麾下,虽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但如果不遵军令,私自攻打南京,难免会触怒吴三桂。
“大人,刘公所言极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