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最终,一亩稻田收割后堆成小山,晒干称重时电子屏显示“4866公斤”,围观的乡亲们张大了嘴巴。
\n
一位大爷颤声念叨:“我年轻时亩产八百斤就烧高香了,这数字……怕是神仙显灵啊!赵丫头了不起!”
\n
对着记者递过来的话筒,赵雪晴微微一笑,解释:“袁老的杂交稻是根基,我用植物系异能加速育种迭代,再配合地下农场的可控光照和‘息壤’(李响搬运的黑土)肥力,才突破极限。”
\n
乡亲们载歌载舞,李金玉、李玉成等忍不住就开始飙起了川剧,可惜还有一个川剧爱好者姜建国不在,他去清华园带外孙了。
\n
李家村的村民,现在几乎都回归了村子,没有人再出去打工,几乎所有壮劳力都参与了这一场收割工作。
\n
孩童们穿梭在稻垛间嬉闹,无人机升空拍摄的金色稻田与人群构成“丰”字图案,迅速登上全网热搜。
\n
全球震动。
\n
国际农业组织起初质疑数据真实性,但了解到赵雪晴的超凡异能后就闭嘴了。人家是高阶超凡者,这还有什么可说的?
\n
美联社记者奔赴现场,在李家村抓了一把稻谷,发现颗粒饱满度远超常规品种,而且米粒特别之大,是常规米粒的四五倍,跟小粒生米差不多大小了!
\n
中国网友称“仙米”、“仙米”。也有叫“灵米”的。但实质上,并不蕴含任何灵力,就是主打一个大字。
\n
bbc直播称重环节时,评论区被“china no.1”“请救救饥饿的非洲”刷屏。
\n
印度网友自嘲:“我们的‘牛粪gdp’该改成‘稻谷gdp’了!”
\n
抗异兽全球联盟紧急会议上,非洲成员国代表激动落泪:“我们的旱地如果推广这种稻种,饥荒将成为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