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们愿意遵循心中良知办事,如何在外界压力之下坚守心中良知,如何应对可能会遇到的诘难、非议。
\n
一门全新的学说需要有很多的内容组成,致良知与知行合一是精粹,也是这一门学说的主旨,但是除此之外,还需要足够多的内容撑起一个新的世界观,且构造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论。
\n
要让人们理解,要让人们跟着做,要让人们看到成效,要让他们从心底里接受,然后推广为普世世界观。
\n
在理想崩塌、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开辟新的道路,重塑人们的精神基础,重新建立理想的道路,这绝非易事。
\n
卢植学问扎实,引经据典,将自己格物那几天和养病期间所想到的东西全部告诉了袁树。
\n
比如卢植觉得致良知这三个字所包含的内容实在是太多,是典型的微言大义,包括知行合一,也是典型的微言大义,为了避免在传习过程中有所歧义,应该进行非常彻底干脆的解读。
\n
并且他进一步觉得致良知与知行合一都是对于个人的修养,是人重新树立内在精神和理念的内容,如果仅限于此,那就是一门修身的功夫,和现实政治关系不大。
\n
他强烈建议袁树把这些内容运用到现实政治里,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认同点,成为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
\n
对此,卢植最开始的建议,就是要构建一个关乎于政治、民生、国家未来的学派共同认知,即人人成为圣贤的同时,又该如何改造这个满目疮痍的现实世界?
\n
个人的修养品性是可以了,那么国家呢?
\n
诸子百家各有其关于国家政治的理论,而袁树若要创立新学问,也需要一个相关的理论才可以。
\n
卢植认真的建议袁树给这门学问添砖加瓦,真的把这门学问给立起来。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