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毕竟,这里的文明虽然古老,但那种绵绵不断的勃勃生机却是想扼杀也扼杀不了的。
\n
朱厚熜自问,也不是真比历史上那些明君圣主更有统治艺术的千古一帝。
\n
所以,他知道,他能做的就惟有汲取上下五千年的思想精华,去尽量给当下的世界带来更适合他的制度,也可以说是秩序。
\n
一是顺其自然,既然传统的儒表法里,有他自己的缺陷,那为何不学汉时的经验,适当的用一些道家之术呢?
\n
二是顺应最广大群众的诉求,毕竟这里真正万岁的是这些人民。
\n
但他们的思想素来为大多数学者、统治者忽视,即便总结历史上的思想演变,也多去总结王侯将相的思想演变,而往往忽略了广大百姓在秦汉唐宋元后的诉求有没有变化。
\n
对于后者,朱厚熜也就需要思考的是:
\n
为何人家陈胜、吴广造反时喊的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种不满阶级固化的口号,而不是反对严刑峻法的口号,似乎与精英们所传导的造反动机不一样?
\n
为何元末百姓大量造反时所发出的呐喊是“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这种不满阶级压迫过重的口号,而不是民族压迫太重,使得亲历元末乱世又是底层出身的朱元璋总结元朝灭亡教训时,说的是“元以宽失天下”而不是元太不把汉人当人?
\n
“你做的很好,但常言道,既要听其言,也要观其行,光是只记下他们的语录是不够的。”
\n
“这话,朕说给你听,也是要你明白,朕不是只听一个人就言巧语就会重用的人,是要看这人有没有知行合一的。”
\n
“你现在回到京师,任东宫师傅,要多为东宫做实事,要以陆深为诫。”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