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书在暗示刑部尚书留意陛下的态度。
“陛下最近对行宫之事催得紧。”兵部尚书却反问了一句,“罗大人觉得是为何?”
刑部尚书一时没转过弯来……
为什么?刑部尚书一时怔住……
而陛下不想派钦差又是为了什么?一是陛下早已知道事件真相,二是陛下根本就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
思路一旦打开,刑部尚书立刻豁然开朗,他对着兵部尚书一揖道:“多谢齐尚书指教,我今日得闲,咱们杀一局?”
这边,兵部和刑部的两位大人悠闲地对弈,另一边,负责行宫之事的工部和户部却忙碌异常。
任务下发到各地,各地府衙开始张贴告示,将徭役之事广而告之。
见到这种情况,一名不识字的汉子问旁边人:“上面写的是什么?”
在百姓眼中服徭役就是去当免费苦力,没有人愿意前往,可他们又无法拒绝,因此官府的强征行为,在百姓看来和直接把人抓走没有什么区别。
回话的人叹了一声,刚要宽慰两句,就听旁边突然有人“咦”了一声。
“工钱?”后面看不到告示的人忍不住开口,“俺做梦都不敢这么想嘞!”
“历来官老爷抓咱们干活,哪有给工钱的……”
“哪里?写在哪里?”
“后面的人不要挤了!”
“工钱!多少工钱?”
“半贯?”有人惊呼道,“我在外面做工也不过小半贯!”
“不但给工钱,这告示上还说了,家中只有一个青壮的,可免除徭役!”有人大声念着告示上的内容。
“哎,你别拉我啊!前面人挡着,我也看不到告示啊!”
“是真的是真的,上面都写着呢!”终于有人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这种好事真能落到咱们身上吗?”
“是啊,如果咱们干了活,拿不到钱找谁说理去?”又有人提出了疑问。
“俺也从没听说过服徭役能拿工钱。”
“陛下金口玉言,不会骗人!”
“陛下住在宫里头,哪知咱外面的事。”有人反驳道。
百姓的担忧很现实,也很朴素,自古皇权不下乡,虽然京师脚下没有到如此地步,但陛下日理万机,全国大小事务都需要陛下过眼,很难面面俱到。
众人只当富家小姐不知民间疾苦,许多人都回过身,不再接话,只有一人回道:“这位小姐说得好听,我们要是受了冤屈,见不到陛下,你能替我们做主吗?”
所以听到此人的发言,她下意识便想说自己可以……可很快她又想到自己只是后宫一女子,如此干预前朝政事,恐会惹来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