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问题!"
李若琏爽快答应,随即命人将两百余支燧发枪装车,运往科学院。
宋应星立刻召集杨廷鉴等核心成员,开始逆向拆解。众人围坐在实验台前,小心翼翼地拆卸枪械,逐一检查每个部件。
"诸位请看。"
宋应星举起一支拆开的燧发枪,指着枪管内部,说道:"这些枪的膛线刻制粗糙,深浅不一,显然不是用我大明的镗床工艺所制。"
科学院的燧发枪从第二代开始,就加入了膛线,这些枪虽然也有膛线,但是做工差远了。
杨廷鉴接过枪管,凑近烛光仔细观察,随后点头:"确实,我们的镗床能保证膛线均匀,而这些枪的膛线明显是手工刻制的,精度不足。"
其他工匠拿起枪机部分,有人皱眉道:"燧石击发机构也较为简陋,弹簧钢的韧性不足,长期使用容易断裂。"
宋应星又拿起一枚缴获的弹药,剥开弹壳,倒出火药,在指尖捻了捻:"火药颗粒粗糙,燃烧效率很差,很明显,颗粒化的工艺有问题。"
众人纷纷记录着这些差异,忽然,一名年长的刘姓匠人拿起枪管,用锉刀刮了刮,又用铁锤轻轻敲击,侧耳倾听金属的回响。
紧接着,此人喃喃自语:"奇怪……"
宋应星转头问道:"刘师傅,可有发现?"
刘老匠人抬头,神色凝重:"这枪管的钢材……不对劲。"
"哦?"宋应星凑近,"有何不同?"
刘老匠人解释道:"我大明科学院研制的枪管钢,用的是高炉精炼的低碳钢,再经过反复锻打,质地均匀,韧性极佳,可这些枪管的钢材……"
说话间,他拿起锉刀,直接在枪管壁刮下一些金属粉末,放在白纸上:"诸位请看,这些金属粉末色泽偏暗,杂质颇多,显然冶炼工艺不佳。"
杨廷鉴接过观察,点头道:"确实,这更像是土法炼铁,而非我大明的精炼工艺。"
说到此处,宋应星微微皱眉,因为一开始就断定,这些枪管所使用的钢材质量不如大明。
紧接着,刘老匠人又道:"奇怪的是,这钢材的质地和他们所佩戴的倭刀,完全不同。"
宋应星眉毛一挑:"此话怎讲?"
刘老匠人拿出一柄倭刀,也是勇士营缴获来的,解释道:"日本倭刀所用的玉钢,虽然也是土法冶炼,但因其独特的折叠锻打工艺,钢材内部纹理细密,硬度和韧性俱佳,可这些枪管的钢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