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宝钞本质上是没有错的。
\n
但问题的根结是错在宝钞从一开始就纯粹是依靠大明的国家信用和权威来推行使用的,并且它还不能兑换成金银。然而在前宋之时,自有交子以来,便可以用这一类纸币在固定的地点兑换成金银。
\n
到了大明这一朝,就属于是历史倒退了。
\n
而宝钞无法兑现,又全靠朝廷的信用和权威,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滥印滥发,一年又一年的印刷之下,可谓是水漫金山。
\n
宝钞的价值也在急剧降低。
\n
这一点其实可以归类为货币超发。
\n
而严绍庭现在说这一点,就属于是戳老朱家的脸面了。
\n
朱载坖不免有些气恼。
\n
严绍庭则是继续说:“国初不久,钞法废弛。彼时,朝廷仍禁官民擅用金银,至英宗之时开金银,地方税粮折银征收,方得君上可用金银赏赐,折发文武月俸。亦是自英宗之时,我朝虽无明文开禁官民使用金银,然官民却已可用之。”
\n
说到这里,严绍庭停顿了一下。
\n
众人也开始按照他所说的,开始重新琢磨起这件事情来。
\n
说起英宗时推行的金银制度,其实依旧是要追溯到国初之时那错漏摆出的各种制度上。
\n
自太宗迁都北京之后,当时京师官员的俸禄,其实并不是直接发放。而是官员持有朝廷发放的俸帖,去南京支领俸米。这就导致因为路途遥远,贵买贱售的情况,官员们有时候拿着价值七八石俸米的俸帖,却只能换来一两银子。
\n
于是乎就在宣德年间,时任江南巡抚周忱便上疏请求重额官田,准折农户税粮以金银纳之,定每两当米四石,用以解决京中官员俸米问题。
\n&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