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得不错。”太后道。
先前她老人家把差事交给宋云缨,是想借机挑拨誉王妃和宁王妃的关系,好让十一皇子从中获利。
如今,宋云缨把事情办得井井有条,倒是出乎她的意料。
玉嫔在一旁附和笑道:“太后说的是,誉王妃可是咱们大巽皇室出了名的才女,这中秋大宴有她操办,定能大放异彩。”
宋云缨面上看不出喜悲,只是淡淡的,“这也有玉嫔娘娘的功劳。”
太后准备地捕捉到此二人间的不和谐,原来,她们也不是表面上看得和和气气。
一切平静下,都会藏着暗潮汹涌。
如此,甚好。
太后叫御膳房备了桌席面,留众人用膳。
太后:“今日你们是有口福了,赵贵妃亲自下厨熬得珍珠乌鸡汤,最是滋阴养颜。”
赵贵妃原本是想讨太后喜欢,顺道便宜了这些来请安用膳的。
赵贵妃拿了汤勺,先给太后盛了一碗:“此汤是玉明山散养的乌鸡做肉,配以党参、熟地、淮山药等数十种珍贵药材,慢火熬制而成,补气养血乃是一绝。”
众人皆道:“贵妃娘娘蕙心兰质,臣妾等望尘莫及。”
用膳时,太后问起南召使臣遇害的案子。
“哀家听说大理寺还没定论吗?”
只有皇后娘娘敢接话,“皇上整日在御书房问案,像是快有了。”
太后道:“务必将案情查清楚,不能有纰漏,否则如何跟南召交代?”
皇后点头,“是。”
其余人也是低首,不敢妄言。
太后特意挑了两位南召公主都在时,提了这件案子,怕是也有暗示的意思。
果然,太后道:“宁王妃,你既嫁入大巽皇室,自要为夫家多考虑,相信你也不愿见两国刀兵相见,圣灵涂炭吧。”
宁王妃恭顺道:“太后娘娘说得极是,臣妾已休书一封寄给王兄,陈明实情,相信王兄定能理智看待。”
宁王妃答得滴水不漏,深得太后赏识。
太后又问嘉乐公主,“你怎么看这件事?”
嘉乐公主谨慎道:“臣妾由姜大人一路送亲至大巽,见他客死异乡,心中万般悲痛。但臣妾也知道,案子没查清前,不能妄下定论。更不能为此坏了两国这些年好容易维持的和平。”
见此二人如此懂事,太后颇感欣慰,“你们能这么想,真是大巽之幸。”
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