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最为看重的一个领域,“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是国之命脉”,这一句句话可不是开玩笑的,交通永远是应该摆在第一位的领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李闲,则是打算将整个乾国区域内的交通,全部串成一个网络,虽不至于达到未来国内那种网状结构,四通八达那种程度,不管去哪里都能一键直达,但至少也是扩宽道路,压平夯实即可,能迅速提升日程。
水泥混凝土路什么的,可以慢慢在皇城实行,李闲也在研究,看看怎么把混凝土搞出来,当然它的作用好像没那么大,毕竟没车子,修建出来意义也不大,倒是对于房租,确实有点用。
如果可以的话,李闲更愿意将乾国皇城,和曾经的楚国皇城这一段地方,用铁路连接起来,这就需要极为熟练的冶钢工艺了,过程之中的步骤,亦是十分复杂,属于远期规划。
而且,这玩意可不是说干就能干好的,哪怕修好以后,也还需要一个蒸汽机火车,涉及到各种技术、材料、人才等等,难度实在是太大了,短时间不可能实现。
想到这里的李闲,也开始佩服起了这些一步步,在成百上千年光阴里面,于历史中推动了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人类先驱者,这些人确实厉害。
而目前为止,李闲觉得,将所有行省之间的交通都全部串起来,似乎就已经不错了,不奢求什么水泥大马路,硬土路即可。
哪怕这种最基础的需求,李闲也知道需要大量的资金,因为北方地势复杂,整个过程需要一个系统规划,这个资金的投入,可能不弱于秦始皇修长城,甚至是远超他所动用的财富。
李闲也在思考了一段时间过后,将其命名为‘大乾工业化进程1.0版本——交通版’,后面被他标准了几个五角星。
这点慢慢升级即可,他一个人的确是搞不了,还需要一个个大乾这边人才的培养才行,所以这又涉及到教育方面了……
“妈的,这规划……未免有些太宏大了,亲手推动工业革命,听着厉害,但感觉太难了,有个系统什么的就好了……”
李闲自言自语地摇了摇头,随后继续思索起来。
今年李闲的重点,确实集中在制度、交通、教育这三个领域,其他领域会开头,却也不会过多深入。
那么教育这点的话,无非便是兴建私塾,用以来改变思想,提升明智,促进发明创造,开放思维等等,可能最开始的先期规划,就只能是先把教育普及起来……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