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就只剩一个办法,支持李勣的主张,认定高句丽这次出征必败,大唐不用理会新罗。
\n
到了下午,李治的桌子上就堆满了奏章,内容几乎一样,都说高句丽此战必败,大唐不必劳师动众,应该继续对西突厥用兵。
\n
甚至还有官员开始攻击新罗,把新罗建国以来的劣行都写下。
\n
比如,最开始新罗弱小时,受倭国入侵,向高句丽求援。
\n
高句丽救他后,又和百济联手对付高句丽。
\n
五代时期(唐朝对南北朝和隋朝的统称),新罗进入强盛期,就开始联合百济攻高句丽,节节胜利后,又偷袭同盟国百济。
\n
最终高句丽和百济联手,将新罗打回原形,新罗才向唐朝臣服,借助唐朝之力,对付这两国。
\n
如此反复无常之国,不必救援。
\n
连这样的奏章都写出,可见群臣多么怕他亲征。
\n
到了晚上,连武媚娘也来试探了。
\n
李治装作一副委屈的样子,感叹道:“朕自问并非杨广那种昏君,群臣为何将朕看的如此不堪?”
\n
武媚娘也摸不清他想法,只得劝道:“陛下想御驾亲征,将来有的是机会,何必急于一时?”
\n
李治朝椅子上一靠,摆手道:“罢了罢了,他们都反对,朕就算坚持亲征,也没几分意思。此事不必再提。”
\n
群臣得知皇帝妥协后,都松了一口气,最倒霉的是世家派系,被皇帝这么一闹,一番部署又白费。
\n
新罗使节金仁问更可怜了,从原来的香饽饽,变得无人问津,受到群臣冷落。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