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浣衣娘。后来我侍奉官家于南阳。也算得上是尽心尽力,可官家越来越不喜欢我做个贤妃。可是姐姐活泼可爱,只把他当成自家的夫君,而不当成君王,却也终于让他不能接受。”眼看潘妃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她又补充道:“我并不是说官家不好。而是想说,官家纵然圣明,但于家事而论,也不过于你我一般,是世间的凡人罢了。我并不怨恨官家,也并不追求官家对我专一的宠爱。也希望姐姐您不要带着心病。”这是自己放过了自己。
过了好久之后,一向大脑不太灵光的潘兰香苦笑一声,道:“你这话说的有道理,我就是从来没往这方面儿想过。也罢,也罢,今生便是这样了。”
吴瑜感觉自己像是年轻时在南阳忙碌一天的疲惫感涌上心头,终于没再说话,行礼告辞。
建炎三十二年正月底,贵妃潘氏过身,享年五十岁整。
毕竟是相伴半生的枕边人,赵官家还是伤心的,辍朝一日,并在七日守灵期满后移于奉安殿停陵,同时加恩了几个潘氏族人,又为贵妃上尊号曰皇贵妃,谥“柔德”。
虽然建炎初期从龙的臣子们实在不明白这位潘妃有啥德行可以称“德”,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必要惹赵官家。
毕竟他这些年也不容易。因为日本浪人的问题,加上南北分裂。大宋的海外贸易已经停滞多年,偏偏一向精通才略的副相林景默已去,户部尚书梁肃虽然是个有才的,但他的出身就注定了不敢对南方既定利益集团怎么样。于是朝廷思虑再三,以表现优异的梅烁为茶盐诸货监察御史,加工部侍郎,俨然就是要凭借这位几十年的税务、商贸经验打击不法分子。
也是在这一年,赵玖走出伤心之后,开始大量推行江南各厂办经济,缫丝厂,瓷器厂,墨场不断衍生,显然,这位不走寻常路的赵官家要开始布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毕竟大宋已经通过了废奴法案。李光多年来把当江南豪门形式户打击的不轻。眼下他们就算是想要办厂,也不可能去有这么多家仆当工人了,只能对外招募。
当然,如果他们忍得住办厂的巨额利润和官府优惠而选择袖手旁观,赵玖也表示,随便他们,反正大宋这些年东南西北的富户多的是。
吴家多年来安分守己,连海贸贸易都不敢参与。这次却居然忍不住来向吴贵妃透口风,“娘娘,实在不是我等贪心不足,只是我承袭了吴家家业,但上头几位兄长总不好太过窘迫。”
吴益很无奈,与兄长们虽然不是那么熟稔,可是吴近确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