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七年,叔母太皇太后韦氏驾薨,于燕京安寿宫病逝,享年九十有余。
这位老太太也是传奇,本是宰相家的一个侍女,偶然间被送入宫中,得到了宋荒灵帝偶尔宠幸,生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赵官家。而后靖康之变,北国受辱。,儿子接回来之后,又搞了个不尴不尬的三千金事件。因此,当时宫中旧人谁不知道,就算三位太后并立官家,也是不给这位亲娘一点儿好脸色的。
更多的倒不是怨怪,而是真的冷漠疏忽。
经过这么些年,谁也不会无知到认为赵玖是觉得母妃在北国受辱,有辱皇家颜面。他就不是这样内耗的人。而又想到后来的过继哲宗和乔太妃事件,大家也难免觉得这老太太有福自然是有福,但是坎坷经历也着实不少。
韦太后当初那可是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不想让儿子不认自己这个亲娘,改去以孟太后为母。可话又说回来,你这纯粹是母凭子贵,那么儿子想干的事情,你怎么可能拦得住?
后来太上皇迁都燕京,她和郑太后都因为心理阴影过重死活不愿意来。但是未过几年,宫中长辈女眷纷纷离世,她就算是不愿意,也只好去燕京一家团聚。
好在她当初都七老八十了,人虽然也糊涂起来,但就喜欢儿孙绕膝。太上皇也上了年纪,平常虽和她不亲近,但也偶尔问候一二。可是后来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退位为太上皇,又回了中都居住。韦太后确实已经年老,不可能再挪来挪去了,就由太上皇后吴瑜就近照顾。
吴瑜虽然觉得有些为难,但此时的太皇太后已经对她形不成任何压力,只当每天哄老太太玩儿,也给自己打发时间呗。其实她是最早发现老人家可能已经进入弥留状态了,但出于某种目的,她什么都没有说。
因为那一日,小皇子向韦太皇太后请安后离开,老太太眼光就开始呆滞,甚至有点儿流口水。吴瑜自然是赶紧吩咐宫人来照顾,又亲眼看着别人把他抬到内室去。但不知为何,糊涂了一辈子的韦氏却忽然道:
“吴妃,你说为什么?官家明明不是厌恶我的北国之行,他自己也说是女真人该死,难道就是因为我不如郑大娘娘和孟大娘娘懂事,他就不亲近我了?”
她的神志忽然一下子清明了好几十年,吴瑜都甚没办法计较她叫错了称呼,因为他意识到这自家便宜婆母恐怕是到了回光返照的时候。
所以只劝道:“母后多虑,亲生母子,太上皇如何会厌恶您呢?多少年前的旧事了,只不过他的心大的很,没工夫在后宫打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