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谢氏深吸了一口气,这些时日她住在坊间,听到了不少议论与谩骂声,但正是这种非议,让她立誓要在本科当中一举夺魁,旋即踏入号房。
\n
一个三面围墙的方寸之地,即将走出新朝第一位名垂青史的女宰。
\n
随着贡院内的铜钟响起,禁军将一个上了锁的匣子护送至贡院封存,而后关闭了贡院所有入口,并落锁,而贡院外也由重重禁卫镇守。
\n
屋舍内,两名相对而立的主考官相互作揖,“请。”随后从身侧宫中派来的女官手中接过钥匙,将铜匣打开,取出试题。
\n
自开设科举以来,相较于诗赋与经义,朝廷最重视的便是策论。
\n
赵砚书看着时务策五道考题,几乎都与民生有关,而未涉及任何新政,便猜到皇帝是想让一众应试的女子公平竞争,以堵他们的口舌,“将其誊录,分发下去吧。”
\n
“喏。”
\n
贡院内有考官数十人,抄手若干,将试题誊录后,随着开考的钟声响起,考官将试题一一分发。
\n
咚!——
\n
贡院内的铜钟再次响起,主考官点燃计时的篆香。
\n
“开试!”
\n
第358章 英雄末路当磨折(六)
\n
十日后
\n
天授四年,省试揭榜,于礼部贡院大门张榜,因采用誊录糊名之法,因而审卷的考官无法通过字迹来判断,极大的保证了录取的公正。
\n
张榜当日,贡院门口挤满了考生,经过完善后的科举考试共分三级,但决定能否入仕的,仍然是省试,一但通过了省试,也就代表了中举,而殿试只不过是将通过省试的过省举人重新排名,分等,而后授官。
\n
因此考生们尤为紧张与在意省试结果,晨钟刚刚敲响,夜禁刚刚解除,贡院门口便已是围得水泄不通。
\n
参尚书省礼部试的乡贡生有二千余人,但最后中试者仅二百一十一人。
\n
考生们拥挤在榜前,比对着名单寻找着自己的名字,有人开怀大笑,喜极而泣,“我中了!”
\n
“我中了进士!”
\n
但也有黜落者痛哭流涕,不愿接受落榜的结果而捶胸顿足。
\n
而在这张中试的榜单中,女贡士便占了三十余人,而应试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