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年冬,李瑾再次下令修订律令,在章和刑统的原有基础上增加与修改各种条例,并命女官参与制定。
\n
天授四年,女官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认为时机成熟的李瑾,向天下颁布了一道取士的诏书。
\n
将内廷女官的考核制度,与外朝的选士并入科举当中,设立了一个全新的选官制度——女科。
\n
消息一经传出,轰动朝野。
\n
作者有话说:
\n
爱真的会让人自卑。
\n
请各位仔细阅读以下解析。
\n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考究,作者不是学者,知识和水平都有限,平阳的许多改革,为作者根据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提高女性地位的理想化的产物,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之下,这种理想化的东西想要变现几乎不可能,因为有些东西要从实际出发。
\n
小农经济最重要的是什么,其实并不是土地,而是人口,也就是所谓的劳动力(生产力)那么拥有生育的女性,就会变成一种社会资源(提供,生产劳动力)而统治者想要维护统治,就必须要发展,所以历朝历代,都把生育看得很重,甚至制定律法,规定结婚的年龄期限。
\n
我所说的女性是弱势群体,并不是指我们与男性的力量悬殊,而是因为就目前来说不可更改的繁衍模式。
\n
在经济没有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平阳的这种改革,如不是在我书中,是必然会失败的,因为会激起社会矛盾。(这个太复杂了,一时半会儿说不清)
\n
再讲讲女性接受教育吧,是从近代北大校长蔡元培招收第一个女学生开始,当然在此之前曾有女性办过女学,但到现在其实女性开始受学并没有过去多少年。
\n
作为女性去看,去深入了解这些历史,会感到十分的窒息与压抑,中国古代史我称之为,女性的苦难史。
\n
第356章 英雄末路当磨折(四)
\n
天授四年夏,朝廷完善了科举之制,于省试及殿试中增加糊名之法,无论是考官还是皇帝,在决定成绩的名次出来前,都不得揭名,极大的保证了科举的公平性,并将进士科定为主要选仕的科目,凡通过礼部贡院试,皆赐本科出身,经殿试天子亲策,按照考核成绩定为三等,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n
殿试过后,张皇榜于朱雀门前,并于太极殿举行传胪大典。
\n
完善科举之后,李瑾又在以武安侯萧怀玉为首的关中集团支持下,正式开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