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逃,其中外朝近臣中,惟有中书舍人赵砚书仍然相随。
\n
“楚京无险可守,赵卿不害怕吗?”平阳公主站在城楼上,看着城下密密麻麻的驻扎军队问道。
\n
“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赵砚书抱袖弓腰回道,“死,臣之义。”
\n
就在平阳公主准备拼死一战时,城下围困的燕军却忽然撤离。
\n
“公主,燕军撤兵了。”
\n
平阳公主情绪激动的望向北方,眼泪夺眶而出,并肯定的说道:“定是武安侯攻克了潼关,关中大捷。”
\n
※ ※ ※ ※ ※ ※ ※ ※ ----
\n
——潼关——
\n
萧字旗被重新立起,随着楚军的攻势越来越猛烈,腹背受敌的燕军开始恐慌。
\n
尤其是看到旗帜后,燕军内部发生了争议,高都公主镇守潼关,并没有朝廷正式的命令。
\n
在这种慌乱之下,楚军破开了潼关的防线,杀进了关城之内。
\n
随着潼关的失守,关内的士卒开始溃散逃亡,这座号称关中第一险的潼关,在经过一月的苦战后,终于被楚军攻破。
\n
当萧怀玉帅军出现在关内时,慕容岚满眼震惊,因为她亲眼看到萧怀玉中箭坠马,“你?”箭簇上有锋利的倒刺,那个位置就算是有所偏离,一但中箭,不死也会重伤。
\n
“公主,你输了。”萧怀玉骑在马背上,以胜利者的姿态向被困的高都公主宣示战争结果。
\n
章和元年四月,潼关失陷,高都公主慕容岚被俘,是月,楚军进取关中。
\n
作者有话说:
\n
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出自《礼记·曲礼》
\n
意思是国君应当为保卫社稷而死,大夫应当率领民众保卫国家,直到自己战死,士人应当为法制所规定的卫国责任而死。
\n
死,臣之义——出自《资治通鉴》韩愈出使承德镇。
\n
意思是不畏死亡执行君王之命,是我作为臣子应尽的义务。
\n
明月珰:汉魏时期妇女的一种耳饰。
\n
第338章 燕楚之战(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