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拒敌,守住燕国的社稷,而就在前不久的潼关乃至整个河西郡,因为畏惧楚军的强悍,还曾出现了不少逃将,而这些将领,几乎都是燕国贵族阶级。
\n
世受君恩,却在国家危难之际,弃自己的君王与百姓不顾。
\n
慕容昱放下了手中的剑,失魂落魄的寻找椅子瘫坐了下来。
\n
他撑在椅子上,旋即放声大笑了起来,永宁公主看着如此疯癫的兄长,“阿兄。”
\n
慕容昱的眼神忽然变得可怕,“阿姊一定能守住潼关的。”
\n
他抬起头,双眼布满了血丝,“谁也阻挡不了,燕国南下。”
\n
※ ※ ※ ※ ※ ※ ※ ※
\n
章和元年,正月,高都公主逃至河西,并说动了河西各城将领,联合出兵南下阻敌。
\n
燕军虽未能取胜,却成功延缓了楚军的进军速度,二月,高都公主败退至潼关镇守。
\n
章和元年,盛春,楚军抵达潼关,与燕国潼关守军展开了激烈的交战。
\n
与此同时,燕楚在襄阳的战争也已到了尾声,燕国为南下,先后两次增兵,总共投入二十余万兵马,楚军在如此悬殊的兵力之下,苦苦坚守了数月。
\n
自章和年始,襄阳共计六次告急,朝廷已无后备兵源增派,不得已下诏征募新兵。
\n
是年三月,燕军在燕国君主慕容昱的催促下,对襄阳发动了总攻。
\n
外戚大臣,大将军郑珩看着满目疮痍的襄阳城,眼里第一次出现了对死亡的恐惧。
\n
亲身经历了数十日的战火,眼看着襄阳几度要失守,却都被苏定成逆转了局势,最终为楚国守住了这道国门。
\n
然而这一次,襄阳的守军已十不存一,就连苏定成也预感到了襄阳即将失守。
\n
“郭将军,你带着大将军离开襄阳吧,这是我的军令。”残破的军帐内,浑身是伤的苏定成对郭鸿麟下了最后一道军令,“也请代我向长公主传一句话。”
\n
“臣,苏定成,承蒙长公主厚爱与信任,必死守襄阳,人在,城在!”
\n
“喏。”郭鸿麟领了命,将负伤的郑珩连夜带出了襄阳。
\n
大将军郑珩的撤离,引起了楚国朝堂的恐慌,甚至还有大臣提出了迁都建康,却为平阳公主所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