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齐帝在得知西阳郡的战果后,忽然驾崩,此时的齐国必然会起内乱。
\n
这场战争的局势,于楚国逐渐好转,李康回到楚京,作为监国,若得收复之功,恐怕他这个皇帝便要被其取代,一但发生政变,群臣极有可能拥立李康为帝,而非自己这个皇帝。
\n
故而李康从蜀中回到楚京,一直是处在皇帝的监视之下。
\n
为筹措足够的粮草与兵马,李康将彭城王府内全部值钱之物拿出,捐作了粮饷,又向群臣、宗室、外戚筹集。
\n
在彭城王的影响力之下,京畿的臣民未曾出逃的,纷纷响应,捐赠家资,终于凑得三个月的粮饷,然距离萧怀玉所提的,仍然差的远。
\n
“四大王,左卫将军萧怀玉回京了。”一名宦官匆匆踏入殿内。
\n
此时的李康还在为筹措粮草发愁,天子离京时,搬空了府库,如今他只能自己想办法。
\n
“什么。”李康抬起头,随后长叹了一口气,“萧将军家中发生如此变故,回京也在常理之中。”
\n
“萧将军家中之变的确令人唏嘘,可他现在毕竟是西阳郡的主将,三军主帅,他身上肩负的,不仅是西阳郡,更是楚京,乃至整个楚国的生死存亡。”有大臣说道,“在那个位置上,就绝不能意气用事。”
\n
群臣们纷纷附和,“作为主帅,怎能在开战之际离开军营呢。”
\n
这些留在楚京的,都是楚国的忠贞之士,对于粮草一事,也是倾尽家资相助。
\n
但这些话,却引起了李康的不满,“哪个位置?”
\n
“是她向朝廷讨要而来的,还是朝廷强推到她身上的呢?”李康质问众人,“卸去盔甲,她不过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对于至亲的离世,岂能无动于衷。”
\n
“更何况,此前萧将军因为我而受困齐国时,楚国又是如何对待这位忠心的臣子的呢?”
\n
李康的话,让众臣哑口无言,“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n
就在殿中一角,皇帝的眼线将李康的话听得一清二楚,而李康也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监视着,所以才会有这般说辞。
\n
他并非是要说给群臣,而是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