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答道。
大概是黄判官看着此人或许值得深挖。他又生怕错过了破案机会,赶忙说:“押起来。”
开封府的军士要抢人,潜火军士兵愣是不放人。
两下里,说话间便对峙起来。
黄判官又对真金道:“怎么?据我所知,潜火军不能参与任何纵火调查了,不是吗?”
真金这才点点头,放了人去。他不愿意与黄判官计较无用是非。
当务之急,是查清楚纵火犯。
外人想要进入贡院,几无可能。要想纵火,势必要提前混进来。
纸鸢传信,见信纵火,真金料定,纵火犯肯定在这贡院之中。不是考生,便是考官。
盘算之后,真金又打听了起火时的情形。
点检试卷官李学士收集试卷时起了火,成堆的试卷突然变成了火球。
据说,李学士吓得面如纸色,当下躲在了桌子底下。
说时迟那时快,火焰又钻到了桌子底下。
整张桌子上面不是试卷便是书卷,很快烧成了一团,之后扩散开来。
真金有些疑问,道:“怎么会突然变成了一堆火球?”
李学士满面土灰,至今尚且心有余悸,他回答道:“像是凭空起火,试卷突然自燃了。”
“自燃?怎么可能?”
“怕不是你来点燃了试卷吧。考查试卷时,要用烛火烘烤,趁机点燃试卷,正是放火的好时机。”黄判官附和道。
李学士立刻反驳道:“万万不敢。你可不要血口喷人,这不能胡乱猜疑。我敢保证,我绝对不敢纵火,更不敢拿我的前途身家去冒险。”
“烘烤试卷是怎么一回事?”真金又发现了疑问。
“是为了检查考生,有没有作弊。李学士答道。
“检查作弊?”
“对。”
见真金追问,李学士又细细讲了一下,事实上,大宋科举考试对作弊追查极为严格。
考生常见的作弊手段之一便是夹带。高明的夹带者会将考试可能用到的经文、范文等小抄,预先写在答卷纸张的夹层里,甚至是纸背上,更高明者会用特殊墨水隐藏起来,比如只有遇热才显形的墨水。
这一类夹带往往难以通过肉眼直接识别,因此考官发明了通过烘烤检测的方法。
如果纸张经过特殊处理,比如用糯米水、明矾水事先书写小抄,又或是纸张有夹层,经过烘烤,纸张会立刻显出圆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