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此,我想往大了干,就在城里搞了一个固定的售卖场所。
有了卖点,不能没有野菜。
可采野菜总要人手吧,村民不正是最好的劳动力。”
马文斌为何书记添满茶水,说道。
“村民要是都给你当劳动力去了,咱村的水稻谁来种?”
何书记眉头紧锁,问道。
何春一直在旁边听着,瞬间明白了马文斌要干什么,于是说道:
“爸,我哥的意思是说山包给他以后,让村民从山上帮他采东西,他付给他们钱。”
“你等等,咋越说,我越糊涂了呢。这东西都到底是谁的?”
“何书记,是这样的。
我承包了山,山货自然是我的。
村民每帮我采一斤野菜,我可以按种类不同,付给他们一分或一毛钱不等的工钱。
比如婆婆丁,遍地都是,我卖的也便宜。他们挖一斤,我付2分工钱。
而刺老芽我卖的贵,他们采一斤,我付10分工钱。这回懂了吧?”
何书记一听,这才恍然大悟:
“哦,照你这么说的话,可比下地干活还赚钱。
那你说说看,具体你要怎么个包法呢?”
“我打算包七十年,每年付给公社3000块钱承包费,你看咋样?”
诸位可能不知道,那时候的一块钱相当于现在的100块。
3000块,就相当于30万,按现在普通山地每亩200元左右的承包价算,当时可以包3000亩。
何书记刚发了一笔一万块的横财,对于3000块这个数已经不再有多大概念。
但这笔钱对于每天下地挣工分的农民来说,足够壮劳力挣个十年八年的。
因此,何书记是不同意这么做的,毕竟从来没有人开过这个先例。
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干的那些事,一旦被揭发,在公社书记的位置上怕也待不了太久。
如果不趁这个时候多捞点,一旦下了马,可就没地买后悔药了。
况且这次卖古董,让他尝到了甜头。
因此,他决定,以后往这条路上多走走。
这样赚钱既容易又刺激,可比当公社书记一个月开那七八十块死工资不知要强上多少倍呢。
一想卖古董,何书记马上惦记上了马文斌手里的那块钱。
不由暗自懊悔,自己因一时胆怯,竟让他钻了个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