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玩概念,而是真的做了制度模型。”
“这已经超出了综艺节目层面。”身边一名青年事务研究员补充道,“星城提出的‘议题共创—机制孵化—政策试点—反馈升级’四阶段框架,非常清晰,操作性强。”
许梓涵合上文件,说道:“李一凡……这个名字,确实不是浪得虚名。”
“你安排一下,下周我亲自带队去星城。”
?
星城市,青少年事务联合办公室。
十几位来自全国高校的学生代表正围坐在圆桌旁,参加由市政府组织的“青年提案共创营”。
“我觉得,高校和政府之间缺少常态对话平台。”一名来自潇湘大学的大四学生发言。
“城市更新为什么不能有‘青年顾问团’?每次政策发布都一板一眼,根本没人关心。”另一个清华交流生补充。
李一凡坐在一侧,静静听完,没有插话。直到学生代表发言完毕,他才缓缓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八个字:
“青年,不只是观众。”
“你们今天坐在这里,不是被请来观赏政府演戏的。”
“你们,是台前的设计者、推动者。”
“我希望,未来在星城的制度试点中,能有你们的名字,真实地写进执行方案,进入市政府的内部机制。”
话音未落,现场一片肃然。
?
几天后,《大夏有嘻哈》决赛录制现场。
芒果演播厅内座无虚席。
节目最后的“公共议题挑战”环节,数位晋级选手用说唱形式呈现自选的青年议题,从租房歧视、校园心理压力,到城市交通痛点,句句直指现实。
而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节目导演组最终把“青年共创制度机制”作为VCR片尾压轴推送,在全网播出。
全场响起最热烈的掌声。
几小时后,星城团市委官方网站挂出正式通知:
《星城市“青年议题共创机制”制度正式立项,启动常态化执行程序》。
李一凡批示一语,成为当日最热引用:
“表达的力量,不应止于舞台。”
?
至此,青年文化制度试点不仅“出圈”,更“入制”。
舆论震撼,制度重构。
属于Z世代的共创空间,第一次真正由一个城市打开了门。
喜欢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请大家收藏:(www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