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潇湘的政务大厦内,气压沉沉。
刚刚传回来的情报让李一凡眉头紧锁——几家互联网大平台,在舆论与制度两端,几乎同步发难。
首先是滴滴出行、字节跳动、美团、小红书四家公司,联合向大夏市场监管总局、网信办、工信部递交了一份意见函:
《关于当前地方平台标准过度约束市场创新能力的紧急反馈》
这封函件虽然措辞委婉,却清晰表达了反对“地方制度上升为国家标准”的立场,并含沙射影提到“某中部城市试图垄断平台治理接口”,质疑其“数据收集权限”与“资金监管安排”的合规性。
与此同时,一则来自自媒体的爆料在微博、知乎、抖音等平台快速传播:
“星城市平台治理系统或存在数据隐私风险?某官员亲属公司或暗中控制城市平台接口?”
评论区迅速炸锅。
“又是政商勾结?”
“地方权力伸得也太长了吧?”
“是不是凡星又在搞垄断了?”
李晓薇坐在凡星传媒舆情中心,面前的12块大屏幕上是实时数据流图。
“李总,热度还在爬升。”公关负责人王子轩声音凝重,“有水军,有境外推手,有匿名账号接力传播。”
“我们是被有组织地围攻了。”
李晓薇盯着屏幕,眼神逐渐冷静下来:“目标只有一个——打掉我们制定标准的正当性。”
她很清楚,这不是单纯的互联网公关,这是一次资本与制度之间的深层碰撞。
她拨通李明杰的电话:“哥,你的人安排一下,追溯舆论源头,我来打正面。”
“微博给我们三个热搜位,我要压下那篇匿名爆料。”
?
两小时后,一条由“诗凡星”主导的官方澄清帖登上热搜榜第一:
【澄清声明】
“星城市平台治理系统系政府主导,凡星为第三方技术服务方,未持有平台任何数据权限,不参与任何资金沉淀。所有系统架构、数据接口均已备案,接受纪检与审计同步监管。”
紧接着,《大夏日报》《潇湘都市报》《人民论坛》三家权威媒体几乎同时发文:
“制度创新为何屡遭资本反击?”
“共享经济治理的星城样本,能否突破资本围猎?”
“从数据主权到平台责任,中国制度治理的新起点”
一时间,局势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