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
晚上七点半,李一凡带着厚厚一沓文案出现在岳阳市委常委会议室。
“今天晚上,市委不散会,我们必须把这事讲明白。”
他声音平静,却透出雷霆之势。
—
“第一,石俊的晋升是制度之下的必然结果。他的数据在省市双向排名中,连续五个季度稳定位居前5%,其所在团队的项目评估,连续两个年度被省委组织部评为优秀。”
“第二,他的竞岗流程,虽然未公开向社会广泛征集,但在内部述职评分及多轮评估中,程序完备。”
“第三,这次风波暴露的不是他的问题,而是我们制度‘公开与不公开’之间的灰色带——我们说了公平竞争,但流程没有完全透明,自然会引发怀疑。”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
“如果因此否定制度,那我们还回到老办法么?再比谁官大?谁关系硬?”
“我们改革的初心是什么?不就是希望让能干的人有机会?让制度替我们决定用谁?”
—
会议室内一时间无人言语。
市委书记赵立群犹豫片刻,道:“李书记,我们也理解制度要推,但这事毕竟影响到了民意,压力太大。”
李一凡站起身来,走到会议室前方:“我来告诉你们民意怎么形成。”
“如果今天我们就此否定石俊,那就是传递一个信号——改革没用,靠努力不如靠熬。”
“那以后谁还信这套制度?谁还敢报名竞岗?”
他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位常委,眼神冷静却锋利。
“我是来负责的,不是来迎合的。”
—
会议最终达成结论:暂缓任命,启动内部复核机制,同时由市委组织部向全市机关系统发布《干部选拔制度公开流程白皮书》,并设立匿名质询平台,接受对制度本身的质询而非针对人身的举报。
—
李一凡走出会议室,夜风中,他眼神一片寂静。
赵建国当晚打来电话,语气平静:“小凡,改革这种事,就是你不打疼谁,谁就永远怀疑你。”
“该拍板的,就拍板。后面的锅,有我扛。”
李一凡轻声应了一句:“我知道了,赵书记。”
他望向远方岳阳楼方向,眼神如山川般沉稳。
改革不是不出错的游戏,它从来就是走钢丝的艺术。
只要心中有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