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视线齐齐投向李一凡。
他缓缓起身,面色从容,语调沉稳有力:
“我理解财政厅与唐副省长的担忧。但我要提醒大家,制度从来不是‘等所有人准备好了才推行’,那是永远推不动的。”
“制度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等问题消失。”
“星城市能推,是因为我们先打通了数据、组织、人事三端接口。而要复制,关键不在于‘复制多少’,而在于‘选对节点’。”
他目光扫视一圈,继续说道:
“我们的建议是,优先在湘中、湘南、湘西北三大区域各选一市州,由省委牵头,组建改革协调小组,以市委书记负责制推进制度改革落地。”
“同时,由组织部和省纪委联合设立‘制度观察机制’,对改革中的关键节点进行全过程审计和备案。”
“这样既能推进改革,又能防止失控。”
李一凡话音落下,众常委交头接耳,神色各异。
—
唐志衡皱眉:“一凡同志的思路我们听懂了,但问题在于——制度改革不能仅靠‘意志驱动’,得靠‘条件匹配’。”
“你怎么确保这三市就具备星城的基础条件?而不是上来就摔一跤?”
李一凡笑了笑:“星城也不是天生条件优越,是我们花三年打下的基础。”
“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决心,给别的地方三年的机会。”
—
赵建国这时发言了:
“我说几句。”
他语气平缓,却格外清晰:
“制度改革不怕反对,怕的是所有人都点头,但没人动手。”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次推动全省组织体系转型的机遇——我们不能因为担心出事,就把整盘棋锁死。”
他目光扫向唐志衡与周德兴:
“你们提出的‘预评估机制’,我同意,配套可以强化;但节奏不能拖,方向不能改。”
“我提议:按照李一凡同志的建议,由省委牵头,启动制度改革全省复制试点,组织部负责主导,省纪委、财政、人社、政研等部门参与,建立专门工作组。”
“具体方案,一周内由李一凡牵头提交省委常委会审定。”
赵建国目光落向所有人,缓缓说道:
“这,是我个人的意见。”
—
这句话一出,常委会的天平,骤然倾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