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三位发言的,是省委常务副省长陈松年。
他向来态度温和,这次却难得地偏向支持:
“星城市的制度方案在财税系统和政务服务体系中进行了充分融合,我们调取的六项关键指标显示:民众满意度上升明显,政策反馈效率提高显着。”
“我支持制度扩围,但要注意防范节奏失衡、资源不对等问题。”
—
赵建国将视线转向会议桌末端:“唐省长,你虽然不是常委,但星城市部分制度试点涉及你分管领域,请你简要谈谈看法。”
这是给唐志衡“名正言顺表达不同意见”的窗口。
唐志衡起身,姿态谦和,语气不失沉稳:
“感谢书记安排我列席。”
“我对星城市的改革成效不否认,但我认为目前向全省扩围仍有几点值得谨慎。”
“其一,公众观感过于集中于‘个人主导’,长远看不利于制度独立性。”
“其二,财政机制虽然公开,但地方财力基础不等,制度复制过程中可能出现政策落空。”
“其三,干部结构不同,星城市有完整改革干部体系,但其他地市未必能复制这种班子架构。”
“因此,建议暂缓大面积推广,先深化星城市内部模型总结。”
说完,他坐下,表情淡定,似乎自觉言之有理。
—
赵建国没有立刻表态,而是看向会议一侧的李一凡:
“一凡同志,你直接说,制度能不能推?”
李一凡缓缓起身,将厚厚一份文件推到会议中心:
“书记,各位同志,这是我带队团队对星城市制度改革成果的阶段性评估。”
“我们做了三个方面的检验:制度内部闭环是否稳定、干部执行系统是否可迁移、公众接受度是否具备通用基础。”
“结论清晰:可推广。”
“我支持许部长的建议,采取‘双点复制法’——选定两个条件相对成熟的地市,由省委协调班子配置、资金倾斜、评估反馈,由星城市制度团队全程指导。”
“这样做,不是为了扩大影响,而是为了证明——制度离开我个人,依然能运转。”
“改革从来不是某一个人的舞台,而是一整套系统的答卷。”
—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
接着,赵建国合上手中文件,语气平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