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乡外,还有两座乡镇被列为优先推广区域。李一凡亲自带队,深入这些乡镇进行实地调研。在调研中,他发现,每个乡镇都有其独特的资源优势,但基础设施的落后和干部的保守思想,成为了最大的阻力。
在一座偏远乡镇的会议室里,乡长带着几分迟疑地说道:“李书记,我们当然希望能像岭南镇一样发展起来,但咱们乡里的条件实在有限。您看,我们连像样的道路都没有,物流园区怕是建不起来。”
李一凡没有责备对方的意思,而是耐心地说道:“条件确实有限,但这不是问题。岭南镇刚开始的时候,比这里的条件还差,但我们靠着一点点地摸索,最终走出了自己的路。”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不是让你们复制岭南镇的模式,而是要找到适合你们乡的模式。比如,你们这边靠近县里的工业园区,可以尝试发展轻工业的物流和供应链服务。这些项目不需要太多基础设施,但却可以带动全乡的就业和收入。”
乡长听完后,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他点了点头:“李书记,既然您这么说,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然而,就在岭南模式的推广如火如荼的时候,书记派的动作再次浮出水面。
县里突然宣布,将重新调整全县的资源分配计划,包括资金拨款和土地使用审批。表面上,这是一项旨在“平衡发展”的政策,但实质上却针对岭南模式的推广试点,严重压缩了资源分配额度。
消息传到岭南镇时,扶贫办主任黄志成愤怒地说道:“李书记,这摆明了就是冲着我们来的!资源分配被卡住,试点乡镇的工作根本没法推进。”
办公室主任也皱眉说道:“县里这一招太狠了,他们以平衡发展为由,谁也无法反驳。”
李一凡面色冷静,但眼中透着一丝锋利。他沉声说道:“书记派想用资源分配拖住我们,那就让他们自食其果。黄志成,马上把试点乡镇的工作重点转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