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架吊装和1600平方毫米大截面扩径导线的安装。
1000千伏构架分为两种,一种是口字型单回路出线构架,一种是日字型双回路出线构架。
它由10根高77.9米,重49吨的构架柱和11条高4米、宽4米、重30多吨的钢管笼母线横梁组成,属于超长超大超重的特殊格构式钢管构架。
它的技术含量和安装难度远远超于之前已经掌握的500千伏架构,尤其在安装77.9米的构架柱时,垂直偏差不得超过3厘米,中心线对定位轴线偏差不得超过5毫米,地脚螺栓偏差不得超过2毫米。
宋向上等人看到这些要求忍不住拧紧眉头,这几乎是一场无法完成的苛刻挑战。
宋向上他们对安装进行分解,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构架组装,塔柱连避雷针一起共分为8节,每节构架约10米长,有三种安装方案,组单件、组片、组笼吊装。
为了确定最终的方案,他们安排专家到生产厂家了解,商讨吊装方案,进行各种优劣对比,最终才确定组片吊装方式。
在吊装现场,宋向上他们更是请了吊装行业经验最丰富的团队,组装构件用的8吨、16吨、25吨吊车和起吊构架横梁用的250吨吊车同时开进现场,场面轰轰烈烈。
最后经过44天的吊装奋战,这些重量仅1000吨的构架按照设计方案组装完毕。
而接下来的1600平方毫米大截面四分裂扩径导线与金具的压接难上加难,这种大吨位的液压机在国内还没有。
在方案设计出来时就已经提前联系国内多家生产压接机具的顶尖厂家,提供技术参数和具体要求,让他们联合研制适合1600平方毫米截面扩径导线的250吨液压机。
好不容易制造出来,安装又遇到了难题,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人可以爬上去,就可以安装高空的间隔棒。
而在这里的软母线两端是禁止人力踩踏的合成绝缘子,并且扩径导线是空心结构,人一坐上去就会由于受力不平衡而变形,所以攀爬上去安装的方法根本行不通。
最后商量,实在没办法,只能在母线上重新加装钢丝绳,用高空作业平台把人运上去安装间隔棒,靠着空中飞人解决安装的难题。
按照最初的方案设定,武汉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从开工到建成共计约5个月,时间150天。
在紧锣密鼓的工作中,到06年末07年初,天公不作美,又遇到环境的巨大考验。
风雨交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